第14章 迎父治腳講族史 洗澡避雨聽故事(第1/6 頁)
下了一夜的大雨,早晨一起床,母親就說:“你伯伯今天要回來。”中偉、文剛都是很相信母親的話的,她老人家說父親要回來,往往真的就回來了。盼父親回來已經成了這一家人的日常功課。因為這一兩年油菜豐收了,紫雲文輝父子編油簍、糊黃桶的技術,當時整個樂山地區就只有兩家人會這門手藝,於是兩父子,一會兒在土主,一會兒在碗廠,一會兒在峨邊,一會兒在馬邊。回家的次數,一年就那麼五六次。在家呆的時間,前後不過個把月。中偉文剛聽說伯伯要回來,都興高采烈。中偉約起文剛去抬水,這麼熱的天,父親和大哥回來沒有水怎麼行!他們走到家門外的大路上,見山崖畔幾尺高的地方,有幾個小洞裡湧出了清亮的水。文剛說:“下面這個坡滑得很,我們接這裡的水不省了很多力氣?”“好主意。”兩弟兄放下水桶仔細地觀察了一陣,這山崖只有幾丈高,崖腳的泥雪也似的白,當地人稱為“仙米”,實在沒有東西可吃的時候,可以當飯吃。兩弟兄說幹就幹,砍下一根“膿顛竹”,就是竹梢已經壞死的竹子,剖成兩半,剔去中間的竹節,往湧出水的山崖上一插,水便嘩嘩的流了出來,用水桶接住,一會兒就是一桶。他們做了兩根竹槽,兩個水桶同時接,輪流著往家裡抬。只吃一頓飯工夫,能裝三挑水的瓦缸子就裝滿了水。他們真捨不得這麼好的水白白流走,又抬起桶出去,接來屯在桶裡。
他們剛走到竹林外,就看見白毛衝底有兩個人在往石包山走來。中偉文剛都看清了,很像是父親和大哥。他們趕緊把桶放到崖下接起水,就飛也似地跑去迎接。父親回來成了這一家人的節日,這不僅因為他們一回來都會買回不少好吃的,比如冬天的紅橘、核桃,夏天的梨,有時還買蜂蜜,幹筍子,豆千張、豆腐乾、花生糖;過年還會買回海帶、墨魚,而且還在於父親那裡有許多見聞可聽。人越走越近了,真是父親和大哥。中偉跑在前面,文剛遠遠落在後面。他們高喊著“伯伯、哥哥”衝過去。文輝早已看見了,直喊:“中偉!文剛跑不贏了!”紫雲也直喊:“老二!老三!”父子四人在半路上相見了,中偉見父親背上揹著一個大笆籠,黑黑的,就說:“伯伯,我來背!”“你背得起就對了,五六十斤哩。”文剛見文輝挑著一對小木桶,就說:“大哥,給我挑!”“這麼長的繩子,你可挑不了。呃,你這腳上是什麼新武器呀?”文剛說:“是神行太保的馬甲。”中偉說:“長了個大包,老是不好。”紫雲說:“把腳伸起,我看看!”文剛把腳伸過去,包著的布上全是泥。什麼也看不見。
“回家,回家,洗了才看得清。”紫雲說著,四個人如風似地往家裡卷。到了竹林外,山崖下的水桶早已嘩嘩的往外淌水了。中偉文剛趕忙去抬起水,尾隨在父親和大哥後面進了屋。文剛高喊著“媽”,雲霞喊著“伯伯”,春晴喊著“伯伯、大哥”,舀的舀洗臉水,抬的抬凳子。中偉、文剛把兩桶水都抬回來後,就去看伯伯的大笆籠,開啟頭盔式的蓋子,裡面全是吃得的東西。紫雲說:“快把肉拿出來煮起,怕要臭了。把花生糖拿出來,你們吃,還有一包,給廖發祥家送去。”因為山上的活路,這一陣不多,廖發祥一家大小都在屋裡。接過中偉送過去的糖,都到院子裡來閒聊。文輝講到,有一種匣子,掛在電竿上或者樹上,裡面會講話,會唱歌。清華問:“得有多大的匣子,能裝下一個人?”文輝說:“只有一個升子那麼大。”翼坤說:“那怎麼能裝下人?是小人國的人吧?”大家都覺得稀奇。
紫雲說:“老三,把腳洗乾淨,我看看,是怎麼了?”文剛於是到竹林壩的水坑邊,坐在坑邊上,把腳伸進水裡,泡一會兒,又把腳提出,用手把痛的地方輕輕地擦拭乾淨,再放進水裡,用腳划水,然後站起來,踮著腳,回到地壩裡,坐在他爸爸旁邊的小凳子上。紫雲說:“把腳伸起,我看看。”文剛伸出腳,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