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無錫龍山英豪聚集(第1/4 頁)
劉伯溫,原名劉基,字伯溫,其降生於浙江青田九都之南田山下的武陽村。此地鍾靈毓秀,似是孕育非凡之才的搖籃。
這劉伯溫自幼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資,聰慧絕倫得令人驚歎。幼時在父親的啟蒙引導下,他開始踏上習文識字之路。
傳聞中,他閱讀書籍的速度快如閃電,令人咂舌不已,堪稱“七行俱下”,其天賦之高,實乃罕見。
待其漸漸長大,年僅十二歲之時,便已成功考取秀才的功名,如此年少有為,當真令人讚歎。到了弱冠之年,更是更進一步,榮登進士之第。
又過了三年,他出任江西高安縣丞。在其職期間,他執法嚴明,剛正不阿,對於那些惡貫滿盈的豪強惡霸,毫不留情地予以嚴懲,同時大力整飭縣衙內部那些貪汙腐敗的吏員。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他忤逆了權貴,遭奸人進讒言誣陷,無奈之下,只得辭官歸鄉,躬身於田園之間,以農耕度日。
其後,劉伯溫前往丹徒,在那裡度過了兩年之久的半隱生活。接著他遷居至杭州,妻子為他生下子嗣,取名劉璉。在杭州城居住的這四年間,他常常與佛道二門中的竹川上人和照玄上人等交往密切。
這二人雖說武藝平平無奇,但與少林卻頗具淵源。此番朱元璋能夠邀得少林高僧出山相助,實乃得益於這二人之力。
至正十二年七月,兵強馬壯、氣勢如虹的徐壽輝一舉攻陷杭州城。破城之後,徐壽輝旋即派遣使者前往劉伯溫的住處,誠懇地請其出山相助,共創宏偉大業。
然而此時的劉伯溫,已然步入不惑之年,且歷經諸多滄桑之事。他婉言謝絕,表示自己已然四十二歲,年事已高,無心再入仕途,只想與家人相伴,安享餘生。隨後,他毅然決然地攜帶家眷返回故鄉浙江青田。
沒過多久,元朝統治者念及劉伯溫往昔的功績,再次啟用他擔任江浙行省元帥府都事一職,命令他協助平定當時活躍於浙東地區、以方國珍為首的一夥盜匪。
歷經一番艱苦鏖戰,劉伯溫終於不負所托,圓滿完成使命。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那賊首方國珍竟然透過重金賄賂官府而獲得赦免,並且還被賜予官職。得知此事後的劉伯溫怒不可遏,憤然辭去官職,再度歸隱故里。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朱元璋的勢力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其管轄範圍也日益擴張。
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朱元璋內心深處那個一直潛藏著的當皇帝的念頭亦漸漸浮現。然而,眼下局勢尚不明朗,西邊有徐壽輝虎視眈眈,東邊又有張士誠蠢蠢欲動,如果這二人聯手對付自己,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想到此處,朱元璋不禁眉頭緊鎖。
一日深夜,萬籟俱寂,如水的月光傾灑在大地上,星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朱元璋與徐達、常遇春等將領一同巡視軍營。四周一片寧靜,只有士兵們輕微的呼吸聲和偶爾傳來的馬嘶聲。
正當他們沉浸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時,突然間,一顆耀眼的流星劃破了漆黑的夜空,拖著長長的尾巴向著東南方墜落下去。
朱元璋見狀,心中不禁一動,凝視著流星消失的方向,喃喃自語道:“此流星劃過天際,落於東南,未知是吉是兇?”
一旁的徐達雖說稍懂天文,但對於占卜之事卻並非十分精通。他思索片刻後回答道:“這恐怕要視乎觀者何人了,若是吳王您瞧見,想必便是大吉之兆。”
然而,朱元璋卻輕輕搖了搖頭,顯然對徐達的答案並不滿意。
這時,常遇春抬起頭,仰望著星空,緩緩說道:“屬下曾聽聞有位異人,此人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擅長治理政務,又精通兵法戰術,更被譽為‘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絕世奇才。且據說他善於夜間觀察天象,通曉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