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林黛玉果真不喜歡李商隱和他的詩?(第1/2 頁)
《紅樓夢》第40回寫了一個有趣的細節,寶玉要拔去大觀園的破荷葉,寶釵說何必呢,讓園子閒一閒吧,哪有功夫去收拾它?黛玉則打趣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李商隱,以下同)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一向唯黛玉是聽的寶玉便放棄了清理破荷葉的念頭:"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別叫拔去了。"
由此,關於林黛玉喜不喜歡李商隱的詩便成了讀者爭論不休的話題,有說喜歡,有說不喜歡,莫衷一時,沒有定論。
不過,從《紅樓夢》諸多場景及兩人的詩風對感情的態度等等相關情況考證,愚以為:
林黛玉其實是認可李商隱的,尤其對他清新自然的七言詩,更有好感,只是對他"無題"為主晦澀難懂的愛情詩,不主張初學詩的人學習仿寫,那樣會顯得不倫不類。
何以這樣認為呢?不妨說道說道。
一、"留得殘荷聽雨聲"道出的玄機
先還是從林黛玉喜歡的"留得殘荷聽雨聲"說起,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宿駱氏亭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是一首有名的抒情詩,很有情韻:
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暫宿在一個駱姓人家,在他家修竹環繞的亭子裡,亭外是清澄的湖水,因連日天氣陰霾,似有下雨的跡象,霜色不覺也晚了。就在這樣寂寥的氛圍裡,詩人忽然想起了長安的兩個朋友崔雍崔袞,又彷彿聽見點點滴滴的秋雨灑落在了枯荷上,發出沙沙的聲音。
字裡行間裡,表達出詩人遠離塵囂之感以及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壓軸點睛的最未句,"留得枯荷聽雨聲",不僅形象地描述了秋亭夜雨的景色,詩人別樣的相思之情亦躍然紙上。
這樣的情景相融,這樣的直抒胸臆,與林黛玉當時寄居在賈府時的心境何其相似,由此產生共鳴,故這首詩也深得她的喜歡,尤其是"留得枯荷聽雨聲"折射出的唯美意象,清新自然中別有的一番情韻,更讓林黛玉大讚不已。
當她聽見寶玉寶釵對園裡荷葉處置的爭論後,感同身受,於是就隨口唸上這句詩,只將"枯荷"念成了"殘荷"而已。
可見,林黛玉其實很懂李商隱,對他清新自然的這類抒情詩更是讚不絕口。
二、"寶釵無日不生塵"暗藏的門道
事實上,林黛玉對李商隱的詩多有研究,這從《紅樓夢》裡也可發現端倪。
62回寫寶玉過生日,紅樓群芳玩起了"射覆"行令的遊戲。寶玉與寶釵對點子,空釵覆了個"寶"字,寶玉頓時明白戲指他佩帶的"玉",憨湘雲笑道"寶玉"無出處,呆香菱卻直言不諱:
"前日我讀岑嘉州五言律,現有一句說`此鄉多寶玉`,怎麼你倒忘了?後來又讀李義山七言絕句,又下句`寶釵無日不生塵`,我還笑說他兩個名字都原來在唐詩上呢。"
香菱作為林黛玉的學生,這裡特別點出她讀的李商隱詩中"寶釵無日不生塵"這句,僅僅是詮釋寶玉、寶釵名字出處那樣簡單嗎?
顯然不是,暗藏著門道呢。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殘花》:
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誰非怨別人。
但若掛關勞獨夢,寶釵何日不生塵。
意思是早晨的殘花盡管有梨花帶雨依然留不住春天,只因為花太美,開早了,不能怨別人,就像寂靜裡做夢一樣自然而然,如同被掩沒的寶釵,哪一天不處在蒙塵的狀態下呢?
很顯然,這是李商隱借"殘花"自喻命中註定的悲傷與無奈。
《紅樓夢》便借香菱之口,有意提及李商隱這句詩,一方面,說明香菱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