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3 頁)
從此之後只要有趙默成在的地方,她安穩得出奇。
拔箭,包紮,茗華靜靜地在趙默成身側,看他架著傷腿處置軍中事宜。
高山王已被囚禁於王府內,入夜,高山王心腹崔嚴請見趙默成,茗華隨烏雲開心回了自己的軍帳,留二人密談。
茗華箭傷未及筋骨,幾日便行動如常了,而趙默成腿傷到筋脈,需要將養百日。
其間,高山王世子及高山王本人都與趙默成長談過,高山大捷的捷報也傳回渭邑了。
茗華知道趙默成一定不會讓自己私刑高山王,只是她沒想到高山王烏孫越居然是趙默成的同鄉,二人少時還曾經相交數年。
原來高山王烏孫越也是陽北人氏,與趙默成兄弟幾個自幼熟識。
趙家兄弟三人,大哥趙況成,二哥趙員成,趙默成排行老三。
趙默成年幼喪父繼而喪母,是大哥大嫂帶著他們長大的。
二哥從小喜歡舞槍弄棒,一直跟烏孫越爭當孩子王,經常人分兩撥互相爭鬥,後來兩人從軍的很多技能可能就是兒時的遊戲中悟出的。
趙家大哥尚文厭武,一直希望默成能夠好好學習,安穩守家,可是這時候還沒有科舉,學習除了識字寫信確實沒有別的用處,地方上的官員一般都是高門士族的子弟,偶有推舉。因而年少的趙默成並不喜好學習,一心想去邊郡種田放牧學武術。
後來天下紛爭,二哥離家投軍,趙默成哪裡還呆得住,但未及動身,長兄去世了。
趙默成一直視長兄如父,大哥離世他在家守孝一年。
趙默成為大哥守孝期間,沒有離開過大哥的墓地,在墓地救過一名垂死老者,那老者見趙默成忠厚,傳他接骨神技。
烏孫越發現後也想學,希望以此謀生,但老者說烏孫越心術不正,傳他只會毀壞門風,不僅不教他還嚴命趙默成立誓,不得輕示絕技於人,不得稱老者為師父,不入師門。
烏孫越一直為此憤憤不平,立志要幹出一番大事業。
趙默成對守寡的大嫂非常敬重,他覺得大嫂嫁入趙家寒門任勞任怨,因而倍加孝敬,大嫂有事相召,不整肅衣冠,從不踏進家門。
時日一久,孝名遠播,居然因此而被舉薦,當上了郡內督郵。
督郵,不是郵遞員,而是押送犯人的。
烏孫越眼紅的不得了,在趙默成當上督郵的第二天也自投軍去了。
但是趙默成的督郵也沒當上幾天,因為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押送囚犯到司命府,那囚犯身有重罪,但趙默成覺得他另有隱情,不但教他脫罪之法,還私自將他放掉了,但自己只能因此逃往北地郡。
第37章 駐嵩重建
後天下大赦,趙默成乾脆就在當地畜養起牛羊來,憑藉老者所授絕學,居然漸漸富足起來。
天下混戰,一般豪傑之士都爭取金銀寶物,只有他儲存糧食,小時餓怕了嘛。
後來豪強割據,相爭於北地,人民無法耕種,米價飛漲,於是很多人原先苦心爭藏的金銀財寶都裝進了趙默成的腰包。
他因此被強盜盯上,寒冬臘月受重創而逃亡。
他記得二哥離家前說要投奔高山軍,所以往南而去。
在臘八那天倒在雪地裡,被一戶賈姓人家所救好心收留,後來他就娶了賈家的小姐,也就是趙姜的母親。
但戰火卻燒到了這個小村莊,他們只得舉家逃亡,路遇阻劫,一家失散。
趙默成勉強護全妻女繼續南逃,卻再遇流寇,恰遇二哥相救,二哥為救趙默成中□□而死,死前叮囑趙默成可前往高山投奔烏孫越。
趙默成孤身一人帶著襁褓中的幼女前往高山,但幼女弱小走不快,後來天氣嚴寒又得了病,正好遇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