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雅頌堂揚名(第1/2 頁)
“我們東家經商多年雖攢下些家當。奈何出身貧寒只能艱難謀生,未曾得到讀書成才的機會。如今年邁,卻成心中一道遺憾。所以願拿出畢生所得,資助同他一樣寒門出身,但是一心向學的學子們。希望今後的年輕人,不會再被出身所限,都能夠一展才華,施展抱負。”
然後一一介紹了,學子們來雅頌堂能獲得的好處。並且當眾展示了一件藏品。三百年前的繪畫大師盧子非的魚躍龍門圖。作為今日學子辯論,拔得頭籌的鉅額開張彩頭。
盧大師在繪畫造詣上,盛名多年。而真正流傳下來的真跡,現存少之又少。此圖一經展示,圍觀群眾中識貨的文人們一片譁然。盧子非的畫價值連城,名貴到都是按尺寸大小預估價值。
如同匾額般這麼大一幅魚躍龍門圖,如果是真跡,便能在皇城最繁華的地段,買下兩個雅頌堂這麼大面積的宅院,這是窮苦人家一生,恨不得幾代人,都不敢妄想的財富。
從前讀書人只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也是需要寒窗苦讀數十載,考取功名後,還不是人人都能博得到的命運。而如今只要贏下今天這場論戰。便能得到這潑天的富貴。
頃刻之間。想要報名參加今日論學之人,人山人海。
在清風他們看來,林恆瀟創造的經營機制,總是那麼的與眾不同。而只有林恆瀟知道,他只是把記憶中那個世界的方法抄送過來。
雅頌堂歡迎所有文人雅士,更是對寒門學子,廣開門路。但卻實施會員制。想要參加雅頌堂的辯論比賽,就需要實名登記成為會員。開業前期,放低門檻,三場酬賓。
但是三場辯論之後。若想參加當日辯論賽的學子,必須擁有前三場辯論比賽,前十名的成績。這樣既可以繫結學子們,日日前論學論證。更能保證賽場上都是滾動積累的人才。
由於今日開業酬賓,又沒有報名門檻。參賽報名的人群排起了長龍。由於今日人數實在太多,就只能開展車輪賽。議事堂那邊已經開始論道,報名處還有源源不斷的人湧入。
今日呂掌櫃亮出的題目是:何為悌?
大多數人,都是從世代流傳的,‘孝悌’並列的名言典故中論述。無外乎就是一些,敬愛兄長,順從兄長。或者強調是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尊重、關愛幫助的一些道德準則。
總之,悌被視為一種美德。
論述的人從上午開業,一直爭論到了酉時三刻,還未決出勝負。眾人皆是,又累又餓。但都盯著那份魚躍龍門圖的彩頭。任誰也不想退縮。
這時,一位氣宇軒昂的儒雅書生,沉穩地登上辯論舞臺。 雖然也是從引經據典說起,但快速轉入了平民百姓之家的同氣連枝,而後延伸到了皇家子弟的兄友弟恭。將‘何為悌’從禮儀道德的層面闡述完。
話鋒一轉。這位書生開始舉例,很多世家子弟,嫡庶相爭,為了繼承家族產業,不惜爭得你死我活。上至皇室,列朝列代中皇子們,因奪儲奪嫡之爭,而同室操戈,骨肉相殘之事,屢見不鮮。
近來聽聞,還有沉船暗害、竹林刺殺自家兄長之徒,陰損殘忍至極,且毫無禮義廉恥。
何為悌?
一家和睦,共享天倫之時,兄弟同心為悌;家道中落,共經艱辛之時,患難與共為悌;錢財充裕之時,兄弟無爭為悌;權傾天下之時,長幼有序,兄友弟恭更為悌。
“好!”堂下眾人,紛紛響應,叫好。清風安插的那些眼線還沒有來得及,攛掇人群表態,就被現場文人自發的感嘆聲淹沒了。
“說得好!”
“孝悌從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話,危難時才見真性情。”
“權傾朝野,慾望熏天的時候。更能看出人品心性。才更能考驗一個人的德行。”
“說得對!品德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