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第1/2 頁)
【而後從「既自以心為形役」一直到「覺今是而昨非」主要就可以概括為後一句,以前為了生計違背本心去做官,那都是錯的,現在就是迷途知返。】
【最後幾句咱們可以看看影片中的這個動畫形象,「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巨幕中,男子站於一葉小舟之上。
風兒吹著,水裡盪起漣漪,彷彿小船也在輕輕搖晃,男子的長衫在風中揚著,他靜靜望著前方,眼裡也充滿了希望。
眾人都看得出來這場景是畫的,但是他們都不明白為何畫出來的景物還會動。
女子也說了,這似乎是叫動畫。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在繪畫上也有些造詣,像女子這樣的畫,若是畫出來著實簡單,只是墨筆勾型平鋪色彩即可,只是如何能讓畫動起來呢?
那所謂動畫仔細一觀,此動非真動,像是吹了一陣又重複再吹。
蘇軾總覺得自己察覺到了什麼,卻又無法探明,只能皺眉苦思。
清,乾隆年間。
乾隆看著那畫面覺得著實有趣,問道:「這是皮影戲?為何可以如此流暢?」
這樣的問題誰又能回答得了他?
「快,去宣郎世寧來,朕看這幕中的畫像是他們西洋那邊的玩意兒。」
【「風」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很常用的意象,它搭配不同的詞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比如劉邦《大風歌》中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就把時局的風雲變幻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氣勢非常足!】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哈哈哈,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笑,「妙句也。」
劉邦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走到今日,還是第一次有人誇他的詩作,雖說這句子他如今並未寫,但他認為是他能寫出來的。
可笑過之後,他心中湧現出一股不好的預感。
時局的風雲變幻,如今大局已定,他馬上就要登基稱帝,難道之後還會不太平?
不過似乎也沒那般重要,畢竟他大漢朝後面還有好多帝王,這些小問題他定能輕易解決。
【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高風怒號」,將風擬人化,表現了風的大而狂,反映安史之亂後唐朝社會的動盪不堪。】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安史之亂,別讓他知道這個安史之亂是發生在哪個不孝子的時期,否則別說是無法繼承皇位,能讓之活下來就是他李世民心慈手軟。
動盪不堪,到底有多動盪?
此女除了談及三國與魏晉南北朝還未如此評價哪個朝代,不會這安史之亂後,他大唐就變成宋了吧?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再次聽到此女提及安史之亂,武則天突然想起先時女子提到安祿山為楊玉環作胡旋舞,這安史二字會不會是姓?
可這史字還未有跡象,說不定有其他含義。
此女說過,下次就是說唐朝文人,按她猜測不是這杜甫,大概就是李白了。
屆時就能知道這安史之亂到底是何情況了。
按杜審言的年紀來看,或許他那孫子和李白同一時代也未嘗可知,那……
李隆基!
公元744年,天寶三年。
現在最慌的還是李隆基,此女總拿李白和杜甫放到一處。
這杜甫他似乎聽過。
若真如此,那什麼安史之亂……當與安祿山脫不了幹係,那史不就是史思明瞭?
「三郎?怎麼了?」
楊玉環發現自從這巨幕出現後,三郎對她似乎淡了不少,雖說三郎一直說絕不會變,可變了就是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