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2 頁)
【當然自己定題就能交代得更加清楚,我們提到的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我們一下子就知道了這首詞的內容大抵跟在密州打獵有關。再比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讓我們知道這首詞就是圍繞著元宵節寫的。】
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剛剛被罷官,正是愁悶之際。
近來唯一的樂事就是這突然出現的巨幕。
他看到 之前女子說又是文人又是政治家的一些人時就在想女子會不會說又是文人又是將領的人。
雖然他覺得自己的文才不如將才,但也勉勉強強。
沒想到女子就還真提到了自己。
可當他豎起耳朵準備聽女子接下來延伸的話時,女子卻完全沒有解釋自己的那首詞。
【但是那時候的詞大多沒有序言。】
【反觀很多詩都有序言,比如說陳子昂的一首詩《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這首詩序的有名程度大大地超過了詩的本身。】
【他那首詩其實是在看了東方虯的《詠孤桐篇》之後送給東方虯的作品,也就是說詩的正文是禮物,而序就是送這個禮物的前因後果。】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心中生了悔意。
她一開始就不該把陳子昂貶那麼遠去。
他雖然是說話不招人聽,但是確實是個有才之人。
觀這巨幕,女子似乎也很讚賞陳子昂,說不定是他之後還做了什麼驚為天人的壯舉。
聽這女子的意思,她欣賞的都是那些忠志之士,只要陳子昂於唐無害,自己就多忍讓他些。
思及此,武則天不覺冷笑一聲。
還有她忍讓旁人的那一天。
陳子昂最好是有點作用!
【蘇軾在創作詞的時候開始大量寫題序,比如他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序中提到了丙辰年的中秋,他喝酒喝了個通宵,醉得不行寫了這首詞,另外有點想弟弟蘇轍。】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晏殊聽了這些微微嘆息。
他就知道,這不還是傷春悲秋之詞嗎?
念及兄弟與思婦之詩有何不同?
但他轉念想起先前的預告,又隱隱覺得有些不對,或許蘇軾與兄弟的分離是有原因的。
晏殊定定坐著,只是看向巨幕的眼神更加專注。
下一刻,女子說著將整首詞都展示在了巨幕上。
晏殊蹭地從椅子上坐起身來。
他開始懷疑自己。
詞……還可以這樣寫嗎?
【題序在很多時候可以補充正文內容,或者表達作者的感情,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大醉在前,想弟弟在後。】
【那他為什麼要大醉,我們就要從他現在的生活處境開始分析了。】
【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也是在密州,屬於是一個外放的狀態,但他內心深處是想要回到朝廷中去為朝廷效力的,另外也想和弟弟蘇轍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了這樣一首詞。】
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
雷州。
蘇轍看著巨幕,心中更加擔心二哥了。
遙想當年入朝為官之初,這一晃竟已過了幾十年。
他知道二哥身子一向不好,也不知是否仍舊貪杯歡飲?
思及此,他也等不得了。
裁紙研磨,即刻給自己哥哥寫信。
【用典故,也常出現在蘇軾的詞中,讓他的詞充滿了故事性、畫面感和濃烈的感情。】
【典故的作用正是這樣,比如說新聞上出現了一則失蹤案件,媒體們渲染得十分離奇,引得眾人議論紛紛,想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