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沒有人能明白這是為什麼?
就如同他們也同樣不明白這巨幕是如何從天而降的一樣。
【咱們都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根據劉向編訂的《戰國策》記載,《魏策》中有一個勸諫魏王的小故事,從前有個人他要往楚國去,大家都知道,楚國在南方,但那人卻往北走,朋友勸他說你這樣只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
【後來人們就用南轅北轍來比喻行動與目標完全相反。】
【但是我們現在都知道地球是圓的,這個人只要順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總有一天他能夠到達楚國。】
女子邊說邊用手比劃方向,意思再明確不過。
【然而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想要了解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畢竟地球周長四萬多公里,古代的馬車車速大約十公里一個小時,不吃不喝不轉彎不發生任何意外的話,半年時間可以繞地球一圈。】
【但若真有人這麼去做,我敬他是條漢子!】
此話一出,在九州島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竟身處於一個球體之上。
這怎麼可能呢?
單憑倒立行走這一點,眾人就不可能相信。
然而,即便不信。
但是還是有些人為這四萬多公里而 蠢蠢欲動。
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啊!
若真是如那女子所言呢?
那可是解決了困惑他們多年的一大疑惑!
【走水路就稍稍簡單一點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但凡他朝一個方向別回頭,那就沒麥哲倫環球航行什麼事了。】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剛剛頒布了讓鄭和作為正使,率領水師出使西洋,誰知道就突見巨幕。
看到此處,朱棣也不顧朝令夕改之壞名,立刻更改旨意,讓鄭和一路西行,由東而歸。
鄭和自是接旨,不在話下。
第11章
《天問》
【從「不任汩鴻」到「禹何所成?」這裡問的是水,水從古至今都帶著一股神秘的力量,時至今日,我們利用現代高科技也依舊不能探索到水底的最深處。】
【這一小段主要是聯絡神話故事鯀禹治水的傳說來進行發問,那個時代的人們對很多自然現象沒辦法理解,他們都會將之賦予神之力。】
【比如風,我們都知道風是由冷熱空氣對流而產生的,而那時的人們卻以為是由風神主導而來。】
「此言何意?」
眾人越聽越迷糊了。
什麼是冷熱空氣對流?
即便是從小接受教育的貴族們也都對這說法聞所未聞。
昭陽更是直接將疑問的目光投向一旁的屈原,「屈左徒可知此乃何意?」
這《天問》既是他的作品,想來他應該是最懂這其中奧秘的。
然而,屈原從何處能瞭解到這些,他甚至還未能從人們生活於一個球上的震驚中回過神來。
這些都太不可思議了。
他微微搖頭道:「此女所言甚是深奧,只這冷熱空氣對流一句便難以解釋,然……」
屈原頓了半晌,方才道:「風起卻常現於冷熱交替時是也。」
他如此一說,眾人想想也覺確實如此,心中也更加認同女子誇讚屈原的話。
【不過若是沒有古代先民們的這些思考,我們今天也無法探索到自然中的諸多奧秘。】
女子說話間,巨幕上又出現一些奇怪的東西。
一條線的上方畫了幾根箭一樣的符號,中間寫著熱空氣往上跑,而兩邊寫著冷空氣往下,隨即便捲來一陣風,在眾人還未來得及去探究清楚時,那些符號就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