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1/5 頁)
江塵若非有前世的記憶,若非學究天人,恐怕也領悟不了這一點。
實際上,當你領悟了最後一個“一”的時候,本身就等於進入到“十二脈真氣”,本身也就圓滿了,本身就走上那座橋樑了。
這個“一”,狹隘來講,也的確是“十二脈真氣”,但是從武道真意來講,卻是武道橋樑,是凡俗與靈境的天淵之隔。
在不同人身上,這座橋樑是不同的。
在不同人身上,這座橋樑有無限不同的可能性。
領悟到這一點,江塵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說到底,這個“一”,就是塑造本我,就是對凡俗武道的一種沉澱,是對凡俗武道的一種昇華,是為追求更高生命層次的告別儀式。
再通俗一點,就是為進入靈道奠定最後的基礎。
最後,真氣化靈,管你是十一脈真氣,還是十二脈真氣,最終所有真氣都將化為一個丹田,化為一座靈海。
這一座靈海,才是真氣境強者的真正目標。
所以,那些偏執地尋找“十二脈真氣”的天才,最終要麼失敗了,要麼便迷途知返,轉而衝擊靈道。
因為,這十二脈真氣,根本就是一個偽概念。那是一種武道真意,是一種武道感悟。
第118章 江塵出關
想明白了這些,江塵的心情,豁然開朗。
上一次大戰之後留下的鬱悶之氣,也因此一掃而空。
一時成敗,又算得什麼?
武道之路,歷經生死那都是常有的事。如果因為一時挫敗便耿耿於懷,那日後更大的風浪,又如何去面對?如何去闖蕩?
而武道之路的頓悟,恰恰是戰勝這些雜念,掃除這些心魔的最佳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武道之路,一半在修煉,一半在冥想。
冥想,可以讓念頭通達,可以掃除心魔,可以迎來各種頓悟。這種頓悟,也許是武技功法上的頓悟,也可能是某一種認識上的頓悟。
關於這“十二脈真氣”的疑問,被江塵頓悟之後,江塵在真氣境內的所有認識障礙,也便全部掃除了。
也就是說,接下去,他便可以心無旁騖地去衝擊靈道之路。
不過,江塵並不著急。以他對武道修煉的認知,他知道,衝擊靈道不是難事,難就難在這靈道之路能拓展到多寬,多遠!
武道肉身,比如是一片土壤。
那麼靈道靈力,便是肉身上長的樹苗。
武道力量,千變萬化。
三千大道,無窮神通。但是歸根結底,不外乎各種天地屬性,天地元氣。
金木水火土,這是最基礎的五種,是構築萬物的基礎屬性。
風、雷、光、暗,則是衍生屬性。
總體論起來,就是九大屬性。
而靈道強者,他的靈海里,能夠開闢幾種靈力,這就是靈道之路的寬度。
而在靈道境界內,能走得多遠,這便是靈道之路的長度。
靈道之路,能拓多寬,能走多遠?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認為,這一切取決於進入靈境之後,自身潛力的開發。
實則不然。
真正決定靈境之路能走多寬多遠的,不是進入靈境之後,而恰恰是在進入靈境之前。
也就是這困擾著世間武者的“一”。
也就是這十一脈真氣境到靈境之間,這座橋樑裡的無數可能性。
武道天賦,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
奈何這個世界的人的眼界,都只看到先天的那一部分,對後天的因素,反而關注不多。
比如龍居雪,一個先天之體,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而勾玉公主,武道之心如此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