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分家(3)(第1/2 頁)
說是算賬,其實也就是幫著趙老頭兩口子記分家的賬,讓楊氏有些意外的是公婆不跟她們任何一房過,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是件好事,到時她跟老四去外邊了,就送點米麵請婆婆幫忙帶帶孩子,既不用怕兒女受委屈,也不用看人眼色。
“銀錢共六十八倆,四房各分十五倆,除了各房自己的永業田和口分田,家裡還有五十二畝永業田,靠近大河那邊的地四房各房五畝,靠山的地四房各分三畝,家門口的菜地四房各分兩畝,家裡的雞二十六隻,四房各分六隻,豬六頭,四房各分一頭,大碗三十個,四房各分七個,小碗六十個,四房各分十三個……”
“家裡的一頭牛先不分,那一房要牛就拿銀錢來買,賣牛的銀錢四家平分,餘下沒分的銀錢、田地就留給二老養老。”
“至於家裡的菜蔬生意,晚點四房自個商量。”
吳氏十分了解許氏的性格,生怕她在倆個哥哥和親家面前鬧的難看,索性從把家裡銀錢到廚房的鍋碗都斷的乾乾淨淨。
吳氏說完之後,就忍不住抹眼淚,趙老頭也臉色難看坐在小馬紮上抽悶煙。
楊氏立馬放下筆坐到她旁邊拉著她的手,寬慰道:“娘,您和爹年齡大了,也該享享兒孫福了,雖然我們四房分了家,但爹孃還是爹孃,爺爺奶奶也還是爺爺奶奶。”
她又細細叮囑吳氏:“娘,你跟爹可要保重身體,到時家裡的孩子都要麻煩您二老幫忙看著,哎呦,您不知道,嘉寶和蓉寶這倆猴子皮的很,一下子沒注意,人就撒腿跑沒影了,你和爹倆個人都不一定能看住這倆搗蛋鬼。”
吳氏擦了擦眼睛,聽到孫子孫女,才有了個笑臉:“小娃都愛玩,老三和老四小時候也皮的很,他爹拿根扁擔從村頭追到村尾,都逮不住他倆,老大老二倆個,到是從小就乖。”
感覺到吳氏又低落下來的情緒,她忙岔開話題:“琪寶倒是不像三哥,從小就乖,招人疼的很。”
“爺奶,娘,外公來了。”被唸叨嘉寶和蓉寶倆個小傳話筒在趙老四還沒進院,就扯著嗓子喊。
趙老頭和吳氏帶著楊氏趕緊出門,拉著親家好一通寒暄,才進屋喝茶水等著吳大舅和吳二舅。
等了不到一刻鐘的時間,趙老大也帶著吳大舅和吳二舅進門,幾房的人都跟著進屋。
除了在外面讀書的四郎五郎六郎沒回來,還有年紀比較小的琪寶嘉寶和蓉寶,其餘人都在屋裡。
大房的趙老大、張氏、趙大郎、晴姐;二房的趙老二、孫氏、趙二郎、趙三郎;三房的趙老三、趙氏、慧姐以及四房的趙老四。
吳氏怕小孫子孫女頑皮吵鬧,就叫已經提前知道的楊氏去看著他們,嘉寶和蓉寶精明,趁著楊氏一下子沒看住就帶著五歲的琪寶拖了三條小凳子,靠著她爹旁邊坐下,趙老四看到了,就擠眉弄眼的朝他三哥笑,也沒叫她們走,只是點了點自己的嘴巴,嘉寶和蓉寶立刻心領神會捂住了嘴巴,琪寶看著也有樣學樣。
楊氏站門口看了一會,見三個孩子只是乖巧的在那裡,就沒進去把他們拎出來,轉身進了廚房準備下幾碗面給公婆和老楊頭他們填肚子。
老輩傳下來的規矩是分家的時候要有族長和德高望重的長輩在場,但村裡人都是從四面八方逃災來的,十戶人家裡面能有八個姓氏,要選族長就要建宗祠,誰家也肯不讓步,都想讓自家祖宗有個住處。
雖然最後的宗祠建是建起來了,但各家各戶也只是把自己的祖宗請進去,逢年過節去祭拜一下,並沒有選舉族長,大傢伙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因此村中許多規矩大事都是請村長做主。
老楊頭等人一齊便開口詢問趙老頭這個家怎麼分,趙老頭把楊氏寫的紙遞給他,老楊頭只看一眼,就詫異的抬起了頭:“親家,不跟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