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希望和反思(第1/4 頁)
雖然有不少人被派去跟盧凡天學技術,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本事,能夠達到合格的水平。
這一次來這裡的學員有一百多人,但盧凡天只有十個人能畢業。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他只需要按照說明書上的步驟去做就行了。
不過對於盧凡天來說,也算是滿足了,因為這裡的大多數員工,以前都是沒上過學的,還是個文盲。
還有一部分是從全國各地帶來的家庭成員,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但是他們在工廠裡也沒有什麼經驗。
而最優秀的,則是一些曾經在船上工作過的工程師,或者是工程師。
但十個學生裡,卻有三個沒有受過教育,沒有任何基礎知識的家庭,也有四個人畢業了。
不過,讓盧凡天意外的是,那些從事技術工作的人,竟然沒有一個畢業。
能走到這一步的人,都是有著相當的天分和刻苦的。
而那些達不到畢業要求的人,也不是完全沒用,相反,他們都在拼命。
他們中有不少人已經掌握了自己的技能,雖然比不上前十名,但也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大部分人就算不是很出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也能做得更好,可以成為前輩的助手,也可以成為前輩的助手,繼續工作和學習。
至於火箭筒,則是由那些畢業的學生們,以及一些輕型武器和炸藥。
比起盧凡天自己煉製,速度慢了十多倍,一天也就只能生產出幾發火箭筒而已。
不過如今,他們配備的導彈數量超過了200個,也算是有了一些底氣,接下來,就是要讓他們的操作變得更加嫻熟。
盧凡天搭建了一座佔地近200平米的浮島,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一條條小型生產線,上面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遠遠望去,這座島嶼就像是一座海洋中的油田。
盧凡天一邊供應浮島工坊所需要的物資,一邊則是強化天伏的機動性。
天伏的外觀和設計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試驗的,從原理和實踐來看,它以最小的代價建造出了足以抵禦世界毀滅的建築,並在海洋中航行。
從盧凡天對天伏的拆卸來看,即便沒有任何堅固的結構,這座建築也能在那場災難中倖存下來,但即便如此,它也遭到了猛烈的攻擊。
要改善能源結構,原本最好的辦法就是對船內進行改裝,然而由於是在大海中,建造起來並不容易。
那麼他們就必須在天伏外面安裝一個可以增強能源裝置的驅動裝置。
盧凡天造出來的裝備,已經是一次比一次精細。
他刻意避開了手工鍛造,儘管這樣會更容易上手。
而現在,他的這艘船,就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一顆種子,盧凡天也想著,在安置好了這艘船後,他會為這些人提供一些生存所需的科技。
盧凡天先親自打造了一臺更加精密的機器,讓未來的工程師們能夠更好地操作。
儘管在未來,當他退出這個遊戲的時候,所有人都無法修復這些機器,但盧凡天卻有一種使命感,那就是儘可能地讓自己的團隊佔據上風。
由於它的優異效能,建造起來非常容易,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出色的建築材料。
不同型別的單體構件,可靈活選擇不同的形狀與本體,同時,很多新型的構件,都可以透過簡單的加工方法獲得,這在傳統的材料與加工技術中,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在製造出這臺發動機的時候,盧凡天經過了嚴格的測試,最後選擇了製造出兩臺功率比天伏現有發動機要高出一倍的發動機。
盧凡天打算藉助手中的物資,製造出兩艘滿載著兩套新型推進裝置的大船,總噸位達到8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