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第1/2 頁)
己看見了什麼,一個正常的會說話的懂禮儀尊卑的晏子慎,是不是軀殼裡頭換了魂,怎麼沒看見他混不吝的樣子。
“我什麼時候不懂禮了,”晏子慎沒好氣,他在這小花娘眼裡到底是個什麼形象,客氣一下都能讓她震驚。
拍開玉孃的手就介紹道,“這是戶房吏典孫老爺子,他侄子在府城衙門做事,和朱大哥那打過交道,和咱們也算是一邊的。”
孫吏典笑了笑,年紀大卻開得起玩笑,“晏老爺客氣了,只不過是出五服的親戚,一個姓罷了,傳出去給人家招口舌哩,莫提莫提。”顯然是不想將這層關係往外說。
瞞得還真好,若不是晏子慎說了出來,誰能信鄉下地方小衙門的文書,和府城衙門裡有關係呢,這年頭能當官的,恐怕背後都有樹根似連線縱橫的人脈。
玉娘將老孫的模樣記在心裡,只福身沒說話,用手指戳著晏子慎的脊背催他快乾正經事,等會磨磨蹭蹭,衙門裡的人看見了傳到張承志耳朵眼裡可怎麼好。
老孫領著兩人去了廊下那邊的庫房之中,眯著眼睛取出長串鑰匙開了門,進屋子了才問晏子慎道:“要查哪個人。”
“想請您老幫忙查一查崔實崔進士的原籍親友,實話和您老說吧,聽說咱們清平縣城裡頭淺水出蛟龍,難得有位大人物,我這兒也想打聽打聽,好回頭結交一二。”晏子慎一展扇,把個二世祖的紈絝樣子擺的有模有樣,理由也正正當當。
“這可難哦,崔大人中舉之後就沒回過縣城,你到哪裡結交,”老孫一邊回想一邊在那翻著書卷,“倒多虧是問我,若是找那些才來的年輕人,只怕都記不得了。哦,有了,”
老孫從那層層書架底下翻出來一本黃色冊子,開啟一兩百頁才找到登記在上的戶籍姓名,皺眉道:“哎呀,他竟不是縣城本地的,而是外頭三澗村人氏,打小父母就已亡故,只跟著他叔叔過活,永泰六年中的秀才,隔一年就考中了舉人入都去了,了不起,實在了不起呀。”
細數數時間,只三年就從平頭百姓成了進士老爺,才學實在是出眾。
可這樣高的天資,怎麼之前沒有顯現,早早考上秀才呢,玉娘疑惑,“我在縣城也沒聽說進士老爺有家裡人,難不成接了他叔叔嬸子進都過好日子去了?”
“唉,”老孫搖搖頭,嘆息一聲,“可惜喲,就在永泰七年年初的時候,他叔叔酒醉倒在路邊凍死了,他嬸子也沒幾天就心傷而亡,家裡的兒女被遠房親友接去撫養,崔大人傷感之下賣了房舍田地,去廣福寺租賃房屋居住去了。”
嘶——
玉娘和晏子慎眼神一對,就知道對方也發現了其中的不對勁。
可真湊巧啊。
且不論父母亡故的時間有沒有問題,單他叔叔和嬸嬸死的時間是在考上秀才之後就夠讓人深思的了,況且他打小和他叔叔居住,長輩一死就算養不起弟弟妹妹,也不至於全送了人,玉娘只想想這裡頭的蹊蹺之處,就覺著背後發冷,這才是狠人啊。
她疑惑的望向老孫,連自己和晏子慎這樣的人都看出來的疑點,難道衙門裡邊的人就沒發現不對?
老孫摸著自己的鬍鬚平靜道:“這話小娘子問岔了,自古道民不舉官不究,他自家親戚都覺著尋常,我們何苦生事主動上門去查,他是少年秀才,前程遠大,要是真個查出什麼問題來,誰來負責?”>>
老孫見玉娘年紀小不懂人事,看在晏子慎的面上就點了她一句,“小娘子,須知衙門裡頭無事為上,判事為中,鬧事為下呀,。”
甭管判了多少案子,都說明御下不嚴,處事不謹。故而只要不去查,就不會有案子,清平縣裡政清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官民一心嘛。
節儉
玉娘聽著眼前老孫說的那一翻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