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合軍交令(第1/2 頁)
單安大軍的糧草輜重確實是走漢水運回了,一則是為了刻意避開官軍攔截,二是錫義山匪軍撤得匆忙,營中又沒有足夠的牲畜大車來運輸糧草輜重,而漢水多漁船商船航行往來,於是單安很輕易便率軍擄得了六七十艘大小船隻運輸輜重。
張辰之前率軍伏擊劉進萬灼率領的兩萬軍隊時,當時匪軍隨行攜帶著糧草輜重大車,這便給張辰造成了一個思維誤區,認為這次單安大軍西撤必然也有糧草輜重隊伍。
當張辰意識到自己判斷失誤後,他立刻率領軍隊火速向南疾趕,他一定要趕在輜重船隻順利上岸匯入匪軍大營之前,徹底摧毀這批後勤輜重物資。
騎兵沿著小道一路向南疾奔,當天晚上便趕到了鄖鄉縣漢水碼頭處,一般船隊就是在這處河口進上岸卸貨,最後通行均州各地。
而鄖鄉縣就在碼頭以北三十里外,一個月前,張辰便是率軍坐船從這裡登陸。
由於單安大軍西撤必經鄖鄉縣,故而張辰一路不敢率軍直走官道,需得處處小心匪軍遣出的斥候,免得暴露了行蹤。
是日,張辰讓軍隊在距離碼頭數百步外的樹林內隱秘歇息,望著不遠處空蕩蕩的碼頭,眉頭皺成一團,從時間上計算,船隊早應該已經抵達這裡了,但現在他們卻沒有看見任何蹤跡。
這時,一名將領走上前低聲道:“都指揮使,鄖鄉縣城空無一人,這碼頭也是風平浪靜,匪軍應已過境。那些糧草輜重會不會已經上岸,隨匪軍送往鄖西去了?”
“不好說,萬一是船隻緩行水流不濟呢?先等一等種樸的訊息再說罷!”
種樸花了足足一天一夜的時間,帶著一隊騎兵正沿漢水北岸往反方向探查,快騎必然趕得上航行,按馬匹腳力來算,水路百里內的動靜基本便可以斷定船隊的動向。
半個時辰後,種樸終於率領騎兵回來了,只見他上前抱拳道:“啟稟都指揮使,沿途均未發現匪軍的船隊和糧草輜重。”
張辰點點頭,那麼現在就有兩個可能了,要麼是船隊還沒有抵達,要麼就是剛剛那名將領猜中了,船隊早就卸貨繼而東去
又過了半個時辰,在遠處監視計程車兵終於發現一支船隊從東面緩緩駛來,它們張著船帆,憑藉風吃力地順流而來,張辰立刻下令軍隊隱蔽,以免被匪軍發現。
夜色的月色格外皎潔,將整個大地鋪上了一層銀色,數百步外,張辰清晰地看見一支由七十艘平底拖船組成的船隊駛入了漢水,拖船的吃水線很深,意味著船隊上滿載著各種物資。
內河上的船隻有幾種,一種是雙櫓大船,船頭和船尾各有一根長櫓,每根櫓由八名船員划動,一艘船則需要十六名船員劃櫓,這種船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清晰可見,其實就是以人為動力,一般用作客船,用作貨船的成本太高。
還有一種是三桅大船,靠風吹船帆航行,這種船主要在黃河或者長江上航行,水面寬闊,風力強勁,適合用船帆,在小河航行也可以接受拉縴。
再有一種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拖船,完全靠人力拉縴,這種船隻一般都是結成船隊航行,攤薄每艘船的拉縴成本。
匪軍的拖船其實是第三種,想必他們事出緊急徵不到好船,又為了方便航行,才臨時特地加了桅杆,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但每艘船足可運載五百石的貨物。
船隊靠近碼頭三四里距離時,許是受地形與氣候影響,河面的風力突然銳減,船隊漸漸無法靠風力航行,很快便擱淺靠在了亂石灘邊,接下來只能靠縴夫拉縴,於是船上的護衛士兵紛紛上岸,臨時充當縴夫,拉拽著船隊繼續向西航行。
這時,種樸低聲對張辰道:“這些物資燒掉了有點可惜,不如把它們沉入漢水中,待戰事結束可以再撈起來用,白白便宜京畿禁軍不如給咱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