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明月高懸之夜,有客遠遊至此(第1/3 頁)
自己主管文史類頻道這麼多年了,從來在會議裡只是一個陪襯。
在自己的記憶裡,討論的熱門話題一直就在哈日哈韓、西方文化、明星八卦中翻來覆去地搗鼓。
哦!不對!
自己曾經還是被重視過的!
就是當時社會上關於廢除中醫,批判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都是封建殘餘的思潮甚囂塵起的時候。
他自己都已經習慣了。
慢慢地,他從青年熬成了中年。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網紅,火了叫獸。
曾經他的一腔對中華文化的熱血也在大環境裡融為了對叨樂的追求。
文史哲永遠是小眾,大多數人關注的是吃喝玩樂,他其實很早就有這個覺悟了。
但即使是在輿論對文化最為打壓的時光裡,他還是潛藏有一箇中華文化復興的夢。
只是一個念想也好...
起碼不至於讓以後的年輕人連春節是什麼都不知道。
我們是要融於世界,但世界難道只有他們的叫世界?我們的就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嗎?
憑什麼自己家寶貝的話語權要外人來定?
中國古代沒有哲學?
哲學的翻譯來自philosophy,本義是愛智慧。
19世紀,一名叫西周的日本哲學家將其轉譯為“哲學”。在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將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
西方思想講邏輯理性,所以認為先秦諸子文章沒有邏輯只有類比,故沒有哲學。
可是誰又規定了邏輯等於先天本源了?
中西方論道,論出來的不同的道,怎麼能非要用數學的標準來套語文呢?
可週圍的人都鄙夷著他的看法。
這些西方思想的擁護者熱切地讚美西方思想是人類智慧的明珠與明天,先秦諸子只是一群沒見過世面的古人,不足與人道也。
那段時光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不探討真理而是執於一端的說法佔據了大江南北的主流!
即便一向性格沉靜的他在刷到網上一些說法時也忍不住化身電報猴。
但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他沒想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殷陽主播的這檔節目,竟然讓這些歸國的海外精英同事們認可了原本不屑一顧的傳統文化!
就憑這一點,他就準備用自己所有的許可權幫助殷陽辦好這個重振民族自信的節目!
想到此處,他突然靈光一閃。
王總監此時揉了揉抽搐的臉龐:“陳總,我注意到節目裡那個書院的背景非常破舊,不知道殷陽是故意為之還是本來的實景場地如此,我會立刻與殷陽溝通合作,如果需要什麼幫助,我想陳總這邊都會點頭的。文化復興,需要像殷陽這種有情懷的人去點燃我們心中的火焰。”
而這些領導不知道的是。
陳總在開會前十分鐘,剛剛接到了兩個電話。
第一個電話來自cAc的趙副局長。
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的趙副部長是這麼說的。
“陳總啊,聽說你們網站的文化歷史分割槽裡出了一個叫殷陽的主播,領導和孩子一起剛剛看了這個節目點名表揚說這個主播的節目在潛移默化中點燃了民族的心燈,所以特意讓我跟您說一聲啊!希望你們網站也可以大力支援這類文化強國的節目,共同增強國民自信心。”
第二個電話來自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張副部長。
““陳總,剛剛我注意到了您網站上的一位名叫殷陽的主播,他的文化歷史類節目非常出色,不僅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還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這樣的節目對於傳承和推廣我們的傳統文化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