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航空學院破土動工(第1/2 頁)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許大茂騎著腳踏車,從南鑼古巷95號到清華校園中的鋼鐵學院,開始兩點一線的生活。
1953年5月31日,何雨柱拿著介紹信到柏彥莊的航空學院報到。
此時此刻,尚未有一所大學的雛形。
航空學院的基建保衛處還僅僅是一個簡易的小棚子。
棚子門口掛著個牌子,上面寫著黑色的大字“航空學院基建保衛處”
“同志,你找誰?”
看著走來的何雨柱,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問道。
他是基建保衛處的處長趙大昌。
“我是退伍軍人何雨柱,這是我的介紹信。按上級安排,到航空學院報到!”
何雨柱遞過去自己的介紹信。
“哦!你也是軍人出身啊。我也是。我是基建保衛處的負責人,我叫趙大昌。歡迎何雨柱同志的到來。”
趙大昌接過介紹信,看了一眼,親切的說道。
“老班長好!今後,就是你手下的‘兵’,聽老班長調遣。我們四合院都叫我傻柱。你我會好好做事,爭取為航空學院的建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軍人是一家,兩人曾經都是軍人,何雨柱感到格外親切。
趙大昌將介紹信收起來之後,對何雨柱說,“今後,我們就是同事了,我們一起加油幹!明天就要正式動工了,你隨我四處看一看。”
何雨柱跟隨在後面說,“是!這工程挺大啊!不知道幾個月能建好?”
“傻柱,幾個月怎麼能行?邊建設邊使用。今年大學生們就要搬到這裡。計劃的是幾年時間建成。這可是我們國家的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學,傾注了我們各級政府的巨大心血。”
趙大昌用手指著眼前的這一片窪地說道。
......
1953年6月1日,許大茂和何雨柱一早騎著腳踏車,直奔柏彥莊。
這時的柏彥莊可謂是有些荒蕪,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
在何雨柱加入建設隊伍之後,許大茂遠遠地望著這一片區域。
建築工地門口張貼著標語——“為完成一九五三年建校任務而奮鬥”。
建築工人帶著鐵鍬、瓦刀、撬槓等各種工具陸陸續續抵達。
隨著領導、建築工人和在校生到齊之後,舉行莊嚴的奠基典禮。
儘管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學院已經成立。
由於沒有自己的校舍,航空學院的師生們不得不分散於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等地學習和生活。
彩旗飄飄,人山人海,同學們精神飽滿,意氣風發。
終於,即將有自己的校園了。
航空學院的師生們十分激動。
在校領導的講話聲中,在施工單位的宣誓聲中,在建築工人的吶喊聲中,師生們看到了希望。
他們相信航空學院的未來必定很美好。
奠基典禮圓滿結束後,來自建築工程局第五公司和第六公司以及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二工程處的近5000名建築工人,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了熱火朝天的建設之中。
隨著卡車轟鳴的聲音,石頭、白灰和石粉等建築材料被源源不斷地運到工地上。
建築工人們忙碌地搬磚、抬水泥和卸下石粉等建築材料。
他們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見證著這片土地正在逐漸煥發生機。
在這片曾經荒蕪的土地上,一些建築工人拿起鐵鍬和鋤頭等工具,迅速展開了土地平整工作。
他們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工具,將窪地填平,為後續的建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該填的填!
該挖的挖!
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