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明寶鈔(第1/2 頁)
朱元璋聞言,目光看向朱雄英,猶豫了一下,道:“那你們倒是說說,這根由出在何處?”
朱標聞言,鬆了一口氣,連對著朱雄英使了個眼色。
朱雄英見狀,心中微微有些緊張,畢竟這是朱雄英第一次正式參與朝廷政務之上的事情,而且還是勸解朱元璋。
這些時日因為郭桓一案牽連甚廣,朱標和朱雄英二人知道,如果真要殺了這麼多官員,幾乎就是要將大明六部全都給砍掉,這代價實在太大了。
所以朱雄英這段時間幾乎都泡在詔獄之中。
而在和這些官員接觸的時間裡,朱雄英卻發現很多官員並不是自己真的想要貪汙,而是迫不得已。
就比如禮部的一個主事,朱元璋給六品官員的主事年俸乃是一年一百二十石,外加九十貫俸鈔。
按照換算,一石相當於現在的一百五十八斤糧食,也就是一萬八千多斤糧食,外加九十貫俸鈔。
而這些糧食和錢,換算成月,也就是一月一千五百斤糧食,外加幾貫錢。
這麼看,糧食還是挺多的,但是在洪武九年的時候,朱元璋卻釋出了一個政令。
俸祿以米,麥,大明寶鈔發放。
而在這次事發之地北平府。
朱元璋規定的是,糧食只發五成,剩下的五成則以大明寶鈔替代。
所以,官員的糧食還得減半,而且大明寶鈔是不保值的。
所以一月有八九百斤的糧食,這一個六品主事,還是京官,在應天城這寸土寸金的地方,想要生活的好點,這些東西根本就不夠看。
且不算家中的僕人,就算家人,上面兩個老父母,外加妻子,膝下兩個兒子。
這麼多人,一天起碼得吃三斤糧食,折算下來,光是家裡人,就口糧就是一百斤糧食。
應天城如今的糧價,除了受災會有些影響,尋常時候的糧價,也就是一二十文一斤。
而官員的俸祿,一要用來出行,二用來打點關係,平日裡家裡人有個頭疼腦熱的,也得要吃藥看病,還得要衣服,要油鹽醬醋等等。
一個六品官,家裡起碼得要有個小廝啥的,這麼一算下來,實際上,一個六品官員,也就能養活自己一家,然後日子稍微過的寬裕一些。
如果這裡是縣城或者偏遠些的地方,這些東西倒也說的過去。
但這裡是哪裡?這裡是應天府!
隨便一磚頭都可能砸到一個權貴的地方。
特別是那夜夜笙歌的秦淮河畔,街邊小巷的茶館戲樓等等。
誰不想能日子寬鬆一些,上去聽聽曲喝喝茶?
然而這一切都要錢。
俸祿就那麼多,他們想要去,錢從哪裡來?
所以有時候,不是他們想貪,而是因為人有攀比,有享樂之心。
大家功成名就,不就是想要有錢有勢?
然而在朱元璋手底下當官,他們得到了什麼?得到了每日提心吊膽,然後還要操心公務,然而錢財卻給的少。
誰家好人會這麼幹?這不是給人當牛馬嗎?
所以這其中不貪汙一些,怎麼活下去?
而七品八品九品官員,那些底層的官員更是難過。
朱元璋給的俸祿,有時候只能勉強給個溫飽,想要吃頓肉,可能都是奢望,如果家裡人得個大病,那些官員如果之前沒有家底,很可能家裡人連個治病的錢都沒有。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寶鈔的貶值,朱元璋給官員發的錢,是大明寶鈔。
這些大明寶鈔,在洪武九年的時候,還是能一比一的花用的。
然而到了現在洪武十八年,大明寶鈔如今一貫錢,只能當成八成錢來用。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