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朱元璋的熱情(第1/2 頁)
聽到李景隆的肯定,李善長手中的筷子,直接跌落在桌上,而後猛然放下碗,直接抓住了李景隆的衣袖,道:“真沒騙我?”
“千真萬確。”
李景隆再次鄭重的點了點頭。
李善長聞言,頓時大笑出聲,道:“哈哈哈,好,好,好啊,有此糧種,我大明千秋萬代,千秋萬代!”
李善長之所以這麼高興,實在是他了解過歷朝歷代王朝滅亡的根本,那就是土地兼併,百姓們食不果腹,從而導致災民動盪,從而出現暴動。
但如果這土豆真有這麼高的畝產,大明還會餓死人嗎?
百姓們只要有吃的,就不會那麼輕易的造反,如此一來,土地兼併所帶來的弊端會消除不少。
而糧食多了,那糧食的價格自然會降下來,大明的國祚長久,他李善長只能能再讓自己的位置往上挪一挪,他李家必然能成為大明最顯赫的家族。
見李善長如此激動,李景隆卻有些憐憫的看了一眼李善長。
李善長此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甚至朱元璋能登上皇位,將大明治理成如今的模樣,李善長功不可沒。
但李善長此人對權勢太過留戀,而且喜歡培植黨羽,打壓異己。
而胡惟庸,便是李善長最大的敗筆,也成為了李善長的催命符。
如果沒有胡惟庸,李善長說不定還能成為一代名臣...
“韓國公,您還是小心一些,如今您已經是古稀之年了,情緒可莫要太激動,以免傷身。”
李景隆說道。
李善長聞言,笑呵呵的擺了擺手,道:“不傷身,不傷身,既然糧種已經到了,我也就安心了,這次的事情,多虧了九江侯和殿下,河南百姓一定會感恩殿下的。”
而李景隆聽到李善長的話,卻是嘆了口氣,這老人家難道是聽不出自己的言外之意?
都古稀之年了,如果李善長知道進退,現在告老回鄉,想必還能安享晚年,家裡也不至於會被牽連。
不過李景隆也不會說出來,只能賠笑道:“看來韓國公還是老當益壯,不過這糧食的事情,還是交給殿下去辦比較穩妥。”
“那是自然。”
李善長點了點頭,他知道李景隆這是想讓朱雄英出去收買人心。
很快,朱雄英親自去傳送了土豆,並且告訴了百姓們如何去種植,什麼時候去種。
百姓們一開始聽到朱雄英將土疙瘩說的神乎其神,也不相信,但聽到李善長也認同了朱雄英的說法,這才放下心來,接連將糧食領了回去。
而朱雄英籌集的糧食,足夠讓災民們支撐四月之久,而且這裡很快就會有商賈流通。
又在河南府待了半月,李景隆和朱雄英李善長三人才離開河南府,朝著應天城而去。
離開當日,滎陽城外,圍堵著無數的百姓,這些百姓看著朱雄英的車駕,直接跪拜道:“殿下慢走!”
朱雄英看著馬車外烏泱泱跪著的百姓,眼中竟蒙上了一層水霧。
李景隆見狀,道:“殿下,該走了,他們自己會好好生活的。”
......
回到應天城之後。
朱元璋已經從錦衣衛的口中得知了朱雄英等人在河南府發生的事情。
當聽到朱雄英在城牆之上對著百姓們訴苦時,朱元璋便笑了起來,道:“哈哈,咱大孫真聰明,如此一來,百姓們肯定對咱大孫死心塌地。”
而當朱元璋聽到土豆的畝產和吃法之後,卻讓朱元璋臉色一變,猛然站起身來,看著稟報的毛驤,道:
“毛驤,此話當真?你可不要騙咱,這世上怎麼會有畝產千斤的糧食?”
但實際上,此時的朱元璋,心跳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