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問路,範老爺何故?(第1/4 頁)
永靖十九年九月十七,乙巳日。承天府,松林山外。
古道西風。
漫漫官道旁的一處樹蔭之下,兩人一驢正在歇息。
魏謙蹲在樹根處,抓耳撓腮地研究著手裡頭的一本書,用手指按著上邊的字眼,一字一句地念著:
“德安府西一百里至應城縣城北驛,又五十里入承天府,南一百里至鍾祥縣石城驛……十五里蘇林鋪,十里丁家堰,十里純德山……”
“沒錯啊。”魏謙撓了撓頭,自言自語琢磨著:“我記得是從丁家堰過來的呀。”
魏謙手裡這本書名為《示我周行》,上邊記錄了大明兩京十三省的驛路路線。只是這本書上關於路線的記載實在讓魏謙很是頭大,沒個準確的方向不說,而且連個像樣的地圖都沒有。若不是一路上遇著好心的行商指路,魏謙覺得自己怕是連湖廣省都出不去,更別提要去幾千裡外的京城了。
魏謙站起身來,舉目四望。三面都是連綿的群山,也不知哪一座是書上所說的“純德山”,至於那所謂的“鍾祥縣城”,就更是連影子都沒見著。
苦思無果之後,魏謙隨口問向身後的趙崇明:“慎行,你還記得咱倆是打哪邊來的?”
魏謙轉頭看去,只見趙崇明正矮身站在毛驢跟前,一手撫著毛驢後頸的短鬃,一手持著一小捆乾草,伺候著毛驢餵食。而那喚做“小灰”的毛驢嚼著草食,鼻孔“哼哧”出聲,看上去似乎很是享受,甚至還時不時舔一下趙崇明的手掌。
魏謙不由眯了眯眼。
其實,他老早就看這“小灰”不順眼了,只是到底拉不下面子去跟一隻驢計較。
魏謙心裡恨恨想著,等兩人到了石城驛,派上了公車後,他一定馬上把這畜生給賣了,正好還能收回點本錢。
而趙崇明這頭,聽見魏謙問話,也轉頭看向魏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這……我也不知……”
魏謙一時無語,暗道自己糊塗,居然向路痴問起路來了。
既然琢磨不出什麼頭緒,魏謙索性將書放回了背後的書箱,朝趙崇明招呼道:
“罷了,先趕路吧,走一步看一步好了。”
趙崇明自然是言聽計從,笑著應了一聲。
於是魏謙便將書箱和經篋懸於驢鞍兩側,然後扶趙崇明上了驢,自己則牽著驢上路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時節暑氣已歇,日光正好,兩人一驢便在這沿山的官道上悠悠行著。
說來離八月的鄉試放榜已過了小半個月,曾經那個名列書院丁等最末的小胖子如今已然是正經的舉人老爺了,而兩人此行正是要上京趕赴明年的春闈會試。
雖說湖廣離京城有數千裡之遙,不過離明年二月的春闈還有四個多月,所以魏謙倒也不急。滿打滿算,怎麼都能趕在年前抵達京城。
魏謙雖然很不習慣這個時代動輒就要上月的路程,不過有小胖子陪著,這一路的山長水遠、風起雨落,於魏謙而言都成了靚麗的風景。
不過魏謙突然想起來,自己眼下還是一個連秀才都沒能考上的童生,跟小胖子如今的身份,即便不論出身,那也已是天差地別,有若雲泥了。
雖然魏謙早就預見了這種情況,可他也著實沒想到,這一天也未免來得太早了些。
魏謙回頭看向趙崇明,只見小胖子正攥著韁繩,搖搖晃晃地騎著毛驢,見著魏謙看向自己,趙崇明也是報之一笑。
魏謙瞧著,不禁有些痴了。
小胖子長高了,也更壯實了,只是一張圓臉依舊紅潤如暖玉,而那憨然的眉眼間稚氣猶然。換做生人,可能完全看不出這是一位舉人老爺。
趙崇明自然是不知道魏謙心裡的胡思亂想,而趙崇明心裡也別有一番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