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孔明論天下 避禍去南陽(第1/2 頁)
在徐州邊上有個靜悄悄的小鎮,陶淵學堂裡,氣氛有點緊張,陶然先生正站在一間教室裡,看著下面又少了兩三個學生,默默的想著:又有幾家搬走了,只剩下幾個十一二歲天真爛漫的孩子聽講。孩子們圍坐成一圈,那小眼神裡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先生突然臉色一變,神情格外嚴肅,開口說道:“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曹操那老傢伙的父親被人殺了,他現在正惱羞成怒呢,把氣都撒在了咱們徐州老百姓身上。他帶著一大幫人打過來了!那些人可兇了,放出話來,要把咱們徐州的人都殺光。今天呢,又有三個同學沒來了,跟家人搬走了。這就是咱們的最後一節課了。我家裡也都收拾得差不多了,下午就得全家一起跑路,逃離這個混亂的地方了。”
生先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昨兒個,我給你們講了司馬遷《史記》裡的秦末亂局,你們都有什麼想法嗎?”
陶然先生的目光緩緩地從學生們的臉上掃過,他的話音剛落,就看到一個學生滿臉期待。那學生的眼神,就像是餓了好幾天的狼突然看到了小綿羊,激動得手舞足蹈,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站起來發言。
先生心裡暗暗嘀咕:“這小子怎麼如此積極?”
一邊想著,先生的手也不自覺地指向了他,說道:“孔明,你來說說吧!”
這人可不簡單,來自琅琊郡陽都縣,那可是出身名門望族啊!他叫諸葛亮,字孔明。據說他的老祖宗可是秦末農民起義軍頭領陳勝手下的大將葛嬰呢。在漢文帝那會兒啊,為了表彰葛嬰反對秦朝的英勇表現,還把葛嬰的孫子封為諸縣侯。
這麼一來,就把封侯的地兒名和姓連一塊,變成了複姓“諸葛”。他們老葛家以前在魯地那可是響噹噹的,好多人都在朝廷裡當大官呢!但到了他這輩兒啊,家道可就沒落了,成了普通百姓家。
他爹諸葛珪,還當過泰山郡丞呢!可諸葛亮才六歲的時候,他媽就撒手人寰了。更悲催的是,他爹當官的日子也沒多長,諸葛亮八歲的時候,他爹就兩腿一蹬,去西天了。家裡就剩下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這三個兒子,還有兩個閨女。他爹一死,這五個孩子可就沒了依靠,只能投靠他叔父諸葛玄過活啦!你說這命運是不是挺捉弄人的呀!哈哈!
先生微笑著鼓勵道:“孔明啊,你從歷史當中領悟到了什麼呢?對於現今這混亂的天下局勢,你有何獨特見解?”
只見諸葛亮略加思索,便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先生,漢室如今已如夕陽西下,日漸衰落。天下紛爭不斷,戰火四起,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吶!若要使天下恢復太平,非得有一位仁德賢明的君王不可。此君王需以仁義為本,治理天下,如此方能使百姓安居樂業。此外,還需有勇猛善戰的將領統率三軍,有智謀超群的賢臣輔佐君王,方可成就大業啊!”
先生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然後開口問道:“那你覺什麼是仁德的君主呢?”
諸葛亮聽了先生的問題,沒有馬上答話,而是低下頭,摸著下巴,好像在沉思。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慢抬起頭,眼神堅定地說:“仁德的君主啊,那得把老百姓的事兒當成天大的事兒,能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給他們來點實實在在的好處。可現在看看那些當官的和諸侯們,一個個都不行啊!”說完,他輕輕嘆了口氣,好像對現在的情況很無奈。
先生微微點頭,示意諸葛亮繼續。
諸葛亮稍作思索,接著說道:“仁德之君,當廣開言路,納諫如流,善用賢才,使其各展所能。如此,方能使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先生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意,撫須微笑道:“所言甚善!那依你之見,當如何尋得此仁德之君呢?”
諸葛亮朗聲道:“需察其言,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