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捨(第1/3 頁)
忙忙碌碌,收拾好了行裝鋪蓋,次日張靈悅去賣酸料,張成林幫她推到圩上,待了一會,留下兩姐妹,領著兩個小的回來,砍竹子圍起張靈悅開的新菜園,按張靈悅之前做的簡易滴漏又做了一副,架設到新菜園裡。
忙完這些,張成林想了一下,拿來鋤頭,又多開了好幾塊地,菜園也重新圍了一遍。
張成林跟劉嬋說到他這一舉動的時候是這麼解釋的:不管將來用不用得上,起碼要用的時候,女兒們就不用再費力開地了。
傍晚,在家吃過提早做的晚飯,將家裡收拾好,就帶上行裝鋪蓋,正式搬到鎮上去了。
張成林備了禮送給於婆和霞嫂,請她們照看兒女,留了在興市的電話地址,請她們有急事就聯絡他,霞嫂家裝有電話,徵得霞嫂同意後,張成林也抄下了她家的號碼。
在於婆家住了一晚,次日一早,在霞嫂家吃過早餐,姐弟四人送張成林去車站坐車。
路上,臨離別了,張成林始覺萬般放不下。
他叮囑張靈悅道:“村裡和我們家交情好的人家,我前日都去坐過了,和他們說了我們家目前的情況,請他們多照看些你們。他們都說,之前也看到你在賣酸料,原也想過去問一問,幫襯你的生意,讓別人知道你不是單打獨鬥,有人撐著的,以免被人欺負了你去,但又怕買酸料你不收錢,倒像特意去討便宜,因此也就是略站一站,問一問,你也不要因此就覺得人家不可靠,惱了人家,讓你們有什麼事,我和你媽趕不及的話,就叫人帶話給他們。”
張靈悅點頭:“這些我都明白的,爸不用擔心。”
要說鄉朋親戚沒有邊界感,的確是沒有,常以長輩自居,干涉小輩的生活。
但是要說他們完全沒有邊界感,以張靈悅自身遇到的鄉朋親戚來說,不是這樣的。
人家也許沒有從小進學讀書,是個文盲,但人情往來,與人交際,所需掌握的分寸,是人家一輩子都在修的功課。
像這種體貼你,去買酸料怕你為難,不知道收錢好,還是不收錢好,於是乾脆免去你的為難,卻又不是完全不理會你,對你視而不見,還在暗暗相助你的做法,就相當貼心窩心。
張靈悅不知道別的村子的人家是不是全員奸惡,明明是老實人,是好人,竟然全村人都欺負,起碼在她生長大的松崗村,村民沒有這樣。
眼紅嫉妒,或者想秀優越感而踩你,如張成海這種人的確存在,可這種人不是主流,且還要受制於村裡約定俗成的道德觀念,與論環境,不敢太過份。
“你們成海叔那裡,也不要就惡了他,見面還是要打招呼,這種人,交心是沒必要,也不要交惡,打個招呼就動動嘴皮子,不會少塊肉。不過,還是儘量少去他家那邊,少和他打交道,免得找不開心。”
這話是對姐弟四個說的,姐弟四人都點頭。
張成林著重點名:“特別是立孝,收起你的人來瘋和牛皮勁,不要像往日那般,叫你不要做什麼,偏要做什麼,你要是自己去招惹別人,惹惱了,別人打死你都不為過,知不知道?!”
先撩者賤,打死無怨是沒錯啦,但張立孝就是跳脫一些,那麼熊的事他是不會做的,他頂多就是遲鈍一些,不太懂得看人眼色,所以看起來有些熊而已。
張靈悅幫他說話:“爸不用擔心,立孝現在長大了,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
“希望如此!”張成林嚴厲地瞪著張立孝,語含威恫。
張立孝又嚇出了一泡淚,小聲保證:“我不會去招惹別人的。”
張成林哼出了“我姑且聽著”意味的一聲。
又繼續叮囑:“你們麗堂姑那裡,我也送了禮,當時你們也在,她說有困難可以去找她,節假日也讓你們去她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