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官媒引用(第1/2 頁)
當林謙的《馬說》釋出出去之後,便註定了今晚,會是一個不平凡的夜晚。
林謙平時都用小號上網,大號除了營業之外,基本不在微博上釋出動態。
一旦他有訊息,一般都是有作品出來。
這種只在作品釋出時才有動靜的明星,很多粉絲都為他設定了特別關注,他一發訊息就會有提示。
這個夜晚,不少人在臨睡前都看到了林謙的文章。
“《馬說》?”帝都大學,李佳寧一臉好奇地看著這篇文章。
開頭第一句就給他看懵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伯樂是誰?
雖然他是古文學專業的學生,但真不瞭解這個伯樂是誰。不過在上網查詢了一番後,也知道了這是春秋時期的相馬高手。
接下來,整篇文章他毫無壓力地看完了。
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提倡文以明道,講究文道統一、道先於文,寫文風格重實用、輕辭藻。所以這篇雜文,稍微有點實力的古文愛好者都能看明白。
“想不到林謙居然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李佳寧由衷感嘆。
由於前序和林謙藝人的身份,讀者很自然地就把這篇文章解讀成了林謙對於娛樂圈亂象的思考。
懷才不遇,可以說是從古至今、一直都會發生的事,這篇《馬說》完全就是在探討這個話題。
看到林謙的文章,李佳寧的後臺也不斷有私信在@他。
他雖然看得懂,不過很多人還處在看得懂大意、看不懂具體詞句的地步,他們紛紛開始向他請教。
自從他給林謙的幾首歌作了歌詞賞析後,他的粉絲中突然多了不少高中生,知道他是帝都大學的人才,時不時私信請教他問題。
看到私信很多,他也坐起了身,來到電腦前給這篇文章寫一份賞析。
當他把文章發上去之後,很快就被頂到了最前面。
不少華國風歌曲的創作者也關注了林謙的賬號。
他們現在滿腦子都是結合詩詞古文進行歌曲創作,看到林謙又發表了一篇文章,這些魔怔的製作人們開動腦筋,準備蹭林謙的熱度寫一首歌。
其中一個聲名不顯的製作人,結合不少古詩文的經驗,創作出一首《天行健》,在後來不斷被官方引用。
當媒體採訪到他的時候,他毫不避諱地直言,他就是林謙的粉絲,創作的靈感也是這篇《馬說》而來。網友戲稱他為林謙大弟子,把他奉為林吹教派的二師兄。
一篇文章,未來林吹教派的大師兄、二師兄,今晚都忙碌了起來。
……
“爸,你看這篇文章怎麼樣?”舒芸把林謙的微博轉發給舒寒。
舒寒作為大學語文老師,平時作息都比較規律,此時都已經準備休息了。
看到女兒給自己轉發的訊息,他戴上眼鏡檢視起來。
本來他也沒怎麼在意,不過隨著他心思沉浸,越看越激動,林謙這篇文章,完全是寫在了他的心坎上。
作為老師,他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現象再熟悉不過,他們身為老師的追求,不正是當一個會識人的“伯樂”嗎?
“丫頭,這篇文章寫的非常棒!另外,這個友人是誰你知道嗎?”
“爸,就是我啊。”
“啊?居然是你?”舒寒有點驚訝。
作為老師,他隱約感覺自己女兒這次可能真的賺大了。
這個世界,沒有《小石潭記》,沒有“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沒有《將進酒》,沒有岑夫子、丹丘生。
沒有汪倫、東陽馬生、都督閻公、宇文新州……
但是,歷史上同樣有不少混在文人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