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宜城張烈婦詈賊、劉大鞏守滁州(第1/2 頁)
宜城張烈婦詈賊
烈婦何氏,湖廣宜城人。她從小就聰明而且身材高大,成年後嫁給了一個名叫張聯奎的讀書人。張聯奎家境貧寒,何氏不論早晚辛勤勞作,不畏嚴寒酷暑。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盜賊逼近宜城,張聯奎帶著妻子和兒子順童進城避難。中間張聯奎因為要回去照顧父親,就返了回去,留下何氏和兒子艱難前行。當他們快要到達城門時,盜賊越來越近,男男女女四散奔逃,如同蟻群一般。何氏坐在轎子中,心想無論是向前衝還是留在原地,都難逃一死,她寧願面對刀劍犧牲,忍受短暫的痛苦,以保全自己的名節流傳千古,此時自己的孩子也顧不上了。當時張順童只有七歲,但他非常孝順,緊緊跟在母親的轎子前不願離去。賊寇騎兵蜂擁而至,張順童一直哀呼著母親。賊寇因為何氏的美貌而起了歹意,抓住順童奪走了何氏,何氏伸長脖子要求賊寇殺了她,同時高聲罵賊,盜賊無法使她屈服,於是殺害了她。張順童毫無恐懼之色,趴在地上抱著母親的屍體,哀嚎聲震動天際,即使在被殺之前仍然罵著盜賊,雙手緊抓著母親的衣裳不願鬆開。那一天,天色昏暗,陰風怒號,見到這一幕的人都感到悲痛,巡撫、巡按等地方官員為他們請求朝廷的撫卹。
劉大鞏守滁州
崇禎丙子(公元1636年)正月,賊軍連綿數十里的營地包圍了滁州城。當時的太僕寺卿李覺斯和知州劉大鞏帶領士兵和民眾堅守城池。賊軍使用雲梯和衝車,挖掘地道並填平護城河,從多個方向同時攻擊城池。城內的守軍用火炮還擊,奪取並焚燒了賊軍的雲梯,造成賊軍大量死亡,賊軍因此暫時退卻。 賊軍撤退後,擄走並侮辱了村落數百名婦女,並將所有人的頭顱全部割下,環繞著城牆排列展示,將頭顱倒置插入地下,露出頭顱下部傷口對著城內,以此恐嚇和震懾百姓。城頭上開始施放火炮,但是火炮都崩裂或者啞火,城內守軍惶恐不安,為了應對這種局面,有人下令收集數百個民間婦女使用的便盆,掛在城牆外面,希望能借助某種巫術或迷信方式壓制敵軍的勢頭。大炮重新點燃後,對賊軍造成了重大打擊,這讓賊軍更加憤怒,進而加大了攻城力度。此時,總理盧象升的部隊駐紮在鳳陽,各路兵馬已經集結完畢,劉大鞏急忙發出了求援信函。
初八甲寅日,盧象升集合各路兵馬在滁州會師,並在城東五里橋與敵軍展開了激戰,賊軍大敗潰逃。盧象升指揮軍隊追擊,一路追趕敵軍達五十里,戰場上的屍體堆積如山。漕運巡撫朱大典派遣將領截擊敵軍,斬殺了六百多名敵軍。敵軍向西逃竄,直逼鳳陽的皇陵。朱大典與總兵楊御藩在皇陵周圍佈陣,敵軍不敢正面攻擊,渡河奔向懷遠縣。十七日癸亥,賊軍攻陷了懷遠縣。朱大典的部隊趕到時,賊軍已焚燒民居向北逃竄。十九日乙丑,賊軍攻陷了靈璧縣,並逼近泗州。二十一日戊辰,賊軍攻陷了蕭縣。滁陽戰敗逃跑的賊軍,被副將祖大樂在永城兩次打敗,並被斬殺了首領混天王,賊軍精銳大部分被消滅。二月初四日己卯,賊軍攻陷了太湖縣。十一日丙戌,賊軍又攻陷了潛山縣。
附記:賊寇頭目混天王聽說滁州地區富裕充足,且地形平坦開闊,適宜隱藏兵力,因此率軍前往滁州,在那裡遇到了孫姓遊擊將軍的軍隊。孫遊擊雖然斬殺了名叫開山虎和混世王的悍匪,但在後續交戰中,孫遊記被鞭殺而失敗。當時盧象升的援軍還未到達,一名守城將領出戰,卻被賊寇包圍殺害,滁州城內的居民極為恐懼,紛紛關閉城門,不敢外出。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派遣王守備率軍前往救援(這一記載來源於野史)。
先前提到朱大典未能成功攔截賊寇使其逃脫,此處又提到了派遣將領截擊賊寇。原因可能是未能取得大的勝利吧。
這一年,流寇的勢力越發囂張,從山西、陝西、湖北、湖南、河南一直蔓延至長江以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