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問心,一品大儒(第1/2 頁)
水煙城一站只是一個插曲,葉良辰不多過停留,繼續遊歷。
晃眼又過去了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裡,葉良辰又走了好多地方。
這一次,葉良辰來到了原州,他要在這裡參加府試,考取舉人資格。
葉良辰儒道境界已到四品君子境巔峰,想凝聚文道之心,還差最後一步,問心。
問心之所道。
想要問心,儒道世界還有個破規則,便是成為舉人。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就問了。
要是官府作弊,一直不給你名號,讓你成不了舉人怎麼辦?
如此一來,豈不是斷絕了生路。
完全不用擔心,只要你有實力,可在考試期間當場問心。
只要問心透過,官府無條件承認你舉人的身份,且會給你參加京都科舉的名額。
不過,這樣的事發生得太少太少,一個時代才會出一兩個。
葉良辰想凝聚文道之心,必須參加府試,拿下舉人稱號。
這就是葉良辰為什麼要參加府試的根本原因。
否則的話,葉良辰才懶得參加這個考試,他目的不在做官。
府試試題對葉良辰來說很簡單,但葉良辰並不想作答,直接跨過前面幾道,來到最後一題。
最後一道題可以說算考試內容,也可以說不算考試內容。
題目大致內容就是,朝廷要怎麼做才能使國家日益強大。
詩詞內容不限,學子們可自由發揮,暢所欲言。
為什麼說這道題算考試內容,也可以說不算考試內容呢。
原因很簡單,這道題是一個問心題。
寫好了,可得天地共鳴,直接搖身一變成舉人。
對於這個問題,早有古人給出了答案。
一個提出了國富民強,一個提出了民富國強。
這兩位提出者,當時便引起了天地共鳴,一舉成為舉人。
最後,兩人也到了半聖層次。
可惜,兩人終究是差了一步,沒能成聖。
後來學子,也都是在這兩位先人的基礎上拆解作答。
葉良辰就不一樣了,他不想走先人的路,他要開創出一條道路出來。
如此,方能得到儒道世界天道意志的認可。
葉良辰提筆,寫下: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
葉良辰洋洋灑灑,將少年說給寫了下來。
等到葉良辰停筆那一刻,儒道世界天道意志有感,又分出一道權柄給葉良辰。
至此,葉良辰成功問心,凝聚出最強文道之心,直接踏入一品大儒行列。
截止目前為止,葉良辰儒道修為是一品大儒境界,修真等級為築基圓滿。
以葉良辰現在實力,實力完全可以跟半聖扳一扳。
聖人之下我無敵,聖人之上一換一。
親眼看到葉良辰問心成功,且凝聚出一品文道之心,在場的監考官員和學子們一個個都是目驚口呆。
太強了,實在是太強了,葉良辰不愧有聖人之姿。
十六歲的一品大儒,千萬年來,試問誰有過?
等到眾人緩過來之後,也不顧現在正在考試,全體朝著葉良辰跪拜道:
“我等見過葉師。”
是的,別看葉良辰年紀小,葉良辰是實實在在的一品大儒,喊一句葉師不過分,有句話說得好,達者為師。
“諸位無需如何大禮,大家請起。”
葉良辰承了他們情,然後叫他們起身。
緊接著,葉良辰又說道:“是在下打攪到了諸位清考,為了表示歉意,在下送諸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