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陳平:化性起偽,我還可以搶救一下(第1/2 頁)
成蟜長篇大論,既不引經據典,也不效古人先賢。
給人一種,其胸無點墨,毫無學問的感覺。
然而,不等眾人鄙夷,他又以一句話,將此辯題,拔升到新的高度。
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成蟜即便真的沒有學問,也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其他人還在爭辯,本性善惡的時候,成蟜攀登到了新的境界,跳出對本性的爭辯,強調了踐行者的能動性。
“你我生來不過是襁褓幼嬰,爭此時善惡,有何意義?”
“性惡也好,性善也罷,讀書習禮明義,近善遠惡修身,這才是我等應該做的事情。”
“正因性惡,所以更要警醒自身,更要將李兄所說,奉為圭臬。”
“錯,大錯特錯!人性本善,才能吸收接納,將此等至理名言作為人生目標。”
……
看臺上掀起了新的辯題,成蟜只是站在那裡,聽著看著,既不鼓動,也不安撫。
他不是來參與比賽,他是來殺死比賽的。
幾千年爭吵不休的話題,成蟜可沒有說服這麼多人的本領,孟子和荀子都做不到讓所有人信服他們的學說,成蟜就更不可能了。
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維護一家一人一言,反正都是爭辯不休,不如再丟擲一個新的,讓雙方爭辯變成三方爭辯,越是激烈越有看頭。
根本不用成蟜刻意引導,在場的眾學子,透過強大的腦泛化,就能夠形成一個全新的陣營。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此乃後天修身養性之學,並非本性善惡之論。”
陳平在兩個人的鉗制下,也不忘自身利益最大化。
方才,因為成蟜的逼迫,他得罪了荀子。
此時此刻,善惡爭辯,讓成蟜徹底攪混,基本爭論不起來。
正因如此,他覺得挽回自己在荀子心中印象的機會到了。
既然成蟜成功轉移話題,他就把握機會,發表看法。
不為了說服任何人,只為說與荀子聽。
“《性惡》雲: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儒效》又云: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積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
性非特指情慾,亦非耳聰目明等質具,不可學、不可事並非是說,耳聰目明等質具不可干預,而是強調‘性’作為整體概念,其純粹的天然性與自然性,一旦摻入後天人為外在因素如‘學’‘事’便不可謂之‘性’,當謂之‘偽’,此乃化性起偽。”
“禮義屬於‘偽’,律法屬於‘偽’,道德屬於‘偽’,君子也,小人也,皆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此為‘性’相同;居楚為楚,居越為越,居夏為夏,此非天性也,此為‘偽’有別。”
陳平一臉期待地看向荀子,只要荀大家給他一個肯定的眼神,他就不至於走出學宮,成為眾矢之的。
荀子的學生弟子,包括那些支援荀學的擁躉,即便會不喜陳平先前的張狂,也不會將他視為異類,還有機會為自己辯解,道明真相,重歸正途。
“讀過書了不起啊,我還讀過你一輩子都讀不到的書呢!”
成蟜傲嬌道。
“看住了,別讓他再說話。”
他嫉妒陳平的菜花,又不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對他做出什麼,但也不會讓他繼續顯眼。
學宮很小的,容不下兩個顯眼包。
許久過去,荀子並未看陳平一眼,身邊兩大壯漢,蒲扇般的手掌,時刻準備著,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