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我們還記得2009年6月7日歐洲議會選舉前,電視二臺《由您評判》辯論節目上演的各自為王的鬧劇。一個龐大的政治猛獸發動攻擊:&ldo;見鬼去吧![13]&rdo;主持人被激怒了。緊接著的火上澆油連佈景也受到了衝擊,真像回到了學生時代。打賭這個&ldo;快樂的大吵大鬧&rdo;中的小聰明會給《年終笑話集》帶來不少笑料,同時也足以加入《電視偉大時刻[14]》的先賢祠,比如當喬治&iddot;馬歇(es ar插is)說:&ldo;住嘴,艾爾卡巴士(elkabach:主持人名)!&rdo;的時候。
電視媒體人實行著相當多的不為人覺察的審查,甚至自我審查,當然是收視率和職位不穩下的無奈之舉。讓我們檢視一下這位電視甲板上的艦長的揹包:‐‐以技術必要性為名,恢復秩序,控制時間;‐‐維持道德禮儀,以及杜絕&ldo;公眾將不明白&rdo;現象的發生;‐‐打斷一段聰明的言論;
‐‐發明一套可變幾何學遊戲規則:根據嘉賓是窮人,還是富人;有名,還是無名(部長、藝術家、科學巨人、工會領導、普通人……),採取不同策略。應用不同的語調和手勢,以明言或暗示的方式,向所有人傳達應該遵守的&ldo;遊戲規則&rdo;。
主持人既是操縱者,也是被操縱者。有時,在只是因為不瞭解,或者只是因為缺乏客觀性的情況下,他似乎不再上演不痛不癢的言語遊戲,並試圖選擇立場,掌控局面。然而他並不會達到目的,因為那些在電視機前總能保持清醒的觀眾已經識破了他的想法,並且知道:在電視平臺上,所有參與者並不是平等的。
真實,消融在社會新聞中?
隱形審查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於,將真正有價值的新聞攙和在大量毫無價值的資訊中。以有時甚至不合邏輯的順序,大量媒體對大同小異的新聞內容進行狂轟爛炸,如此,電視便被輕而易舉地披上了一件民主多元性的外衣。電視新聞最多隻有兩到三分鐘的實質性內容,其他都是生動別致的報導,是&ldo;現實秀&rdo;,是沒有意義的馬路隨機採訪……和&ldo;報刊七葉樹&rdo;[15]一樣,重新開花結果的主題一樣不缺:惡劣天氣、假期交通、學校開學、聖誕節市場……除了這些平淡無奇的報導,還要再加上體育新聞和無孔不入的商業促銷。
好像一位魔術師,總能將目光吸引到他想要的地方,社會新聞就是這樣用五花八門的訊息鉗制住觀眾的注意力。皮埃爾&iddot;布林蒂奧認為:&ldo;安排這麼寶貴的時間就為了說些這麼微不足道的事情?事實上,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對於掩蓋那些&l;寶貴的東西&r;非常重要。&rdo;在這些短暫而寶貴的,被主持人精打細算的時間裡,只有空白和虛無。老百姓非但沒有看到有價值的新聞報導和有意義的文化訊息,還被剝奪了自我判斷和思考的時間。
這裡和別處一樣,沒有什麼&ldo;機會平等&rdo;可言。面對新聞,有人作出自己的努力,或者說盡力從每日新聞中找出那些所謂&ldo;重要和嚴肅&rdo;的東西,有人則只能浸泡在洶湧而至的資訊浪潮中無法上岸。瑣事和缺席(就這樣)構成了(我們的)見識與文化。
格式化與嘮叨話
腦袋裡首先想到的就是審查?這些新聞從業者似乎總是很輕率,索然無味的事情能讓他們大吃一驚,大吃一驚的事情卻令他們索然無味,他們很少提&ldo;令人不快&rdo;的問題。缺少文化?缺乏策略?更糟糕其實是,就算他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