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2 頁)
最後,還是看看列寧的觀點。
&ldo;評價戰爭,不能看它的死亡數字,而應看它的政治後果。除了在戰爭中死亡和受苦的個人的利益之外,戰爭還代表著階級的利益。如果戰爭能對無產階級的利益有所貢獻,使無產階級從資本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得到鬥爭和發展的自由,這樣的戰爭是進步的,不管它帶來的犧牲和痛苦有多大。&rdo; [ 作者註:轉引自《蘇俄外交中的戰爭與和平》,第53頁。 ]
二、 列寧和克勞塞維茨
象恩格斯和馬克思一樣,列寧對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也是神往入迷的。他不僅深人地鑽研過《戰爭論》,而且還廣泛地作了許多註解。 [ 作者註:他在《戰爭論》作的眉批,於1923年在《真理報〉上首次發表,以後又轉載了幾次。 ] &ldo;戰爭是政治的一種工具&rdo;,這一章都被他密密地劃上了道道。他認為這是&ldo;最重要的一章&rdo;。他的理解確實不錯。從下面的引述中可以看出,他受克勞塞維茨思想的影響是多麼的深。
在&ldo;戰爭是政治透過另一種手段(即暴力)的繼續&rdo;這個標題下,列寧寫道:&ldo;這是熟諳軍事問題的作家克勞塞維茨說過的一句至理名言。馬克思主義者始終把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考察每一戰爭的意義的理論基礎。&rdo; [ 譯者註:《列寧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卷第673頁。 ] 在另外一個場合,列寧又稱克勞塞維茨是,&ldo;一位非常有名的戰爭哲學和戰爭史的著作家……現在這位著作家的基本思想無疑已經為一切善於思考的人所接受。&rdo; [ 譯者註:《列寧軍事文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334頁。 ]
在列寧的許多小冊子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克勞塞維茨對他的影響。例如,他在1917年9月寫的《大難臨頭,出路何在?》一文中,就曾吩咐他的追隨者記住:&ldo;決定戰爭的性質的是戰爭所繼續的是什麼政治(&l;戰爭是政治的繼續&r;),戰爭是由哪一個階級進行的,是為了什麼目的進行的。&rdo; [ 譯者註:《列寧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167頁。 ] 他還指出:&ldo;戰爭本身不能改變方向,這是在戰爭之前就由政治決定了的;戰爭只能促進這種方向的發展。&rdo; [ 作者註:轉引自《蘇俄外交中的戰爭與和平》,第275頁。 ]
為了準備十月革命,列寧在1917年10月21日寫了一篇《局外人的意見》,概括地說明瞭起義的技巧。他說:&ldo;武裝起義是一種特殊的政治鬥爭形式。&rdo;馬克思把這個真理也說得非常清楚,他說:&ldo;武裝起義和戰爭一樣,是一種藝術。&rdo;列寧又繼續說:&ldo;馬克思指出的這種藝術的主要規則如下:
(1)任何時候都不要玩弄起義,在開始起義時就要切實懂得,必須幹到底。
(2)必須在決定的地點,在決定的關頭,集中很大的優勢力量,否則,更有準備、更有組織的敵人就會把起義者消滅。
(3)起義一旦開始,就必須以最大的決心行動起來並堅決採取進攻。&l;防禦是武裝起義的死路。&r;
(4)必須在敵人還分散的時候,出其不意地襲擊他們。
(5)每天(如果以一個城市來說,可以說每小時)都必須取得勝利,即令是不大的勝利,無論如何要保持&l;精神上的優勢&r;。
馬克思並用&l;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策略家丹東說的:勇敢,勇敢,再勇敢&r;這樣的話總結了一切革命中關於武裝起義的教訓&rdo; [ 譯者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