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不把罌粟種植基地向南轉移。而其僱傭軍在武裝運送海洛因的途中多次被中國政府的禁毒特種部隊越境圍殲,甚至還有幾次遭遇戰鬥力並不強的緬甸政府軍時也被打的落花流水。連遭挫敗使得克倫損失慘重,收入銳減。
緬甸僱傭軍問題由來已久,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在金三角和緬北地區,生活和戰鬥著許多僱傭軍人,他們分別為緬甸各種地方勢力、民族武裝及大小毒梟服務,誰給錢就為誰賣命。甚至包括當年入緬作戰的國民黨第八軍的部分殘軍為了生存,後來也從昔日的抗日軍隊淪落為金三角地區一支組織較為嚴密的武裝販毒集團或臨時僱傭軍。
後來緬共垮臺,其主要武裝力量分裂成為緬北的四支地方武裝,經與緬甸政府談判後形成各種“特區”,一直割據至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與緬甸山水相連的中國,儼然成為緬北各民族和派系武裝的重要兵源地。許多在中國國內難以謀生,或者在國內犯了事、欠了賭債的人都習慣性地往緬甸跑,而許多人為了吃飯都選擇了當兵,在兵匪成群的緬北,加入這樣的行當要求不高且很容易餬口。而在緬北山區,當地的男人也有當兵打仗的“歷史傳統”,甚至有不少緬籍華人的後裔參加了緬甸的各種戰爭。
軍人出身的克倫深知緬北僱傭兵的實力。由於沒有政治信仰和國家概念使得僱傭兵部隊缺乏戰鬥意志和忠誠度。而兵源複雜,人員魚龍混雜缺乏訓練更使得緬北僱傭兵的軍事素質差強人意。在21世紀初緬甸政府軍曾設下談判陷阱,在勐古城附近一舉將當時緬北名氣很大的毒梟李尼門團伙消滅,當時一些僱傭兵眼看情形不對,紛紛跪地舉槍投降,但政府軍並不手軟。並搶先封鎖了通往中國邊境一線,使僱傭軍無法逃往中國境內。臨時拼湊、缺乏實戰訓練的僱傭兵很快丟盔棄甲,據勐古對面用望遠鏡或肉眼觀看了戰鬥的中國邊民說,“只見三三兩兩計程車兵被緬甸政府軍追殺,如同在打獵一般,這裡倒下一個,那裡倒下兩個。”許多士兵拼命想透過界河跑到中國這一邊躲避,但都被政府軍的機關槍打死在離界河不遠的地方。當時克倫也參加了剿滅僱傭軍的戰鬥。
而僱傭兵及低的忠誠度使得每一個毒梟被抓、被殺之後,其所養的武裝都會自動解散,士兵們又重新尋找新的“主人”,誰給錢就跟著誰,誰供養他們就為誰打仗、賣命。”
憑藉這樣的部隊自然不能指望他們打通販毒通道,於是克倫把眼光投向了阿華帶領的這支國軍93師後裔部隊。
三、
阿華從越南逃亡回到曼德勒以後就再也沒有離開。他們這個小部隊是當年失散在緬甸的93師殘軍的一部分,隊伍裡都是倖存老兵以及他們的後人,而那次在西貢失手以後阿華父親的老戰友,已經年屆90歲的姬團長為了保護這隻部隊的一絲血脈決定逐步減少黑道生意,僅保留軍火買賣一項,這也是他們唯一持續至今的非法生意。同時經過艱苦的努力在原有基礎上重點拓展了橡膠種植等附屬產業,期望有朝一日可以讓這些無辜的人不用再顛沛流離,能夠過上正常人的日子。
阿華在營地裡做事勤懇,雷厲風行,對弟兄們也極為義氣,很快取得了大夥的信任。兩年前姬團長去世,臨死前將整個營地託付給阿華。阿華的父親也是這支小隊伍的###,多年前就已過世。有姬團長的安排,以阿華的身份加之弟兄們的擁戴兩年來阿華帶領大家不斷擴種橡膠,將以前50多畝的橡膠林幾乎翻了個倍擴大到現在的100餘畝。還建起了中文小學,叢林裡的孩子第一次可以坐在教室裡接受教育。
可是要解決上百號人的吃飯問題談何容易,建學校需要錢,擴大農作物種植經營也要錢。對於這支還過著部落式的群居生活,得不到政府承認,而在緬北叢林中卻顯得另類的小部隊來講這樣的轉變面臨的困境是常人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