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齊物論
【題解】
本篇是《莊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齊物論”包含齊物與齊論兩個意思。莊子認為世界
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這就是“齊物”。
莊子還認為人們的各種看法和觀點,看起來也是千差萬別的,但世間萬物既是齊一的,言論
歸根結底也應是齊一的,沒有所謂是非和不同,這就是“齊論”。“齊物”和“齊論”合在
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體分成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誰邪”,從子綦進入無我境界開篇,生動
地描寫大自然的不同聲響,並且指出它們全都出於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獨且奈何哉”,推
進一步描述社會各種現象和人的各種不同心態,並指出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又都是出自虛
無。第三部分至“此之謂以明”,說明是非之爭並沒有價值。萬物都有其對立的一面,也有
其統一的一面;萬物都在變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對立的那一面轉化。從這一意義說,
萬物既然是齊一的,那麼區別是與非就沒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沒有價值的東西。第四部分
至“此之謂葆光”,進一步指出大道並不曾有過區分,言論也不曾有過定論,人們所持有的
是非與區分並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觀對外物的偏見,物、我一體,因而是非無別,容藏於一
體。第五部分至“而況利害之端乎”,從忘物才能齊物入手,說明認識事物並沒有什麼絕對
客觀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論也就沒有確定是非區別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諸無竟”,借
寓言人物之口闡述齊物與齊論的途徑,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託於無窮的境域,
從而遨遊於塵埃之外,這也就進一步說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辯。餘下為第七部分,透過
兩個寓言故事表明“無所憑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齊物”與“齊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
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但出於萬
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
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是與
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
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滿辯證的觀點,
但也經常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潭,須得細加體會和分析。
【原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①,仰天而噓②,荅焉似喪其耦③。顏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
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⑧。”
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問之也⑩?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11),而未
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游曰:“敢問其方(12)。”子綦曰:“夫大塊噫氣
(13),其名為風,是唯無作(14),作則萬竅怒呺(15),而獨不聞之翏翏乎(16)?山
林之畏佳(17),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窪
者,似汙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