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第1/2 頁)
展眼之處,荒原千傾,亂草俯仰,一望不著邊際。韓可孤目力極佳,看見一片枯敗裡有幾株老松在隱約中仍堅持透露出青意,風吹過去雖偶有戰慄,但始終不肯彎曲。他默默計算這片無邊的草場,馬食是夠用的了,從雲內州帶過來的米糧也足以讓自己這些人吃到來年新糧入囤,這使韓可孤安心不少。四望遠近,逐個地窨子裡的取暖設施不斷散出蒸騰煙氣,催發著他內心那個不明言表的渴望。
一切就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招募新兵,這是來到通州的第一項任務,與公與私都是主旨。在韓可孤的主導之下,軍府墾兵團營官佐各出文榜廣招丁勇,隊伍在短時間內便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員。幸虧是寓兵於農的義兵制軍隊,雖然沒有自顧不暇的朝廷撥餉,但自種的糧米充足,尤其是蔡高嶺、李長風有經驗,在雲內城出來之時與暗處換置了許多藥品兵械和生活必需品,把軍府大倉屯得很紮實,又有通州山裡的黃羊、狐狸等等野物可以獵殺,不至於鬧出饑荒做許多癟子。
☆、第一百三十節
兵員廣進,一部分是條件優厚的原因,軍營中吃穿住行全管,又能披上一身差衣在普通民眾中耀武揚威,這對一般人而言,很具誘惑力。至於將來上戰場玩命,那是後話,如今這年月哪裡會有人考慮得那麼長遠。
然而隨著招募的人愈來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是各營分散招兵,所以來源混雜,通州本地青壯,各地避難流民,其它州鎮的潰勇散兵無所不有。
韓可孤此時有些反悔當初將雲內州老兵改編的第三團也帶了過來,他深深體會到了榜樣力量的巨大。
墾兵第三團是當初蕭理老刺史調離雲內州時留下的五百人編伍進的軍府序列。雖然一直以來韓可孤對第三營著重要求,但積習日久,以前驕悍難馭慣了的,又豈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加上延任的校尉管帶官是個粗疏性子,雖然打仗勇猛,在兵士中有些威望,但終究少具帶兵才幹,眼界也不夠開闊,導致老兵惡習傳染新兵,不良表現種種載道於行,和李新所帶的營兵形成了鮮明對照,即使比常子順兼帶的那一團都有很大不如。這不能不給韓可孤以新的啟示,堅決要採取措施防止京州軍習氣對墾軍的侵蝕,他對弁勇的招募和訓練要求更加嚴格,提請李長風攜李新及早擬出章程,定奪後著令諸團營佐官嚴格參照執行。
當初廣興墾軍的初衷是打造一支名義上隸屬朝廷,實際唯己聽用的私人武裝,隨著隊伍勢力日趨擴大,韓可孤不著痕跡地加強對墾軍的個人控制,在這方面李長風最是擅長,有大人的神奇故事做底子,他不遺餘力地在營兵中為韓大人廣樹權威,效果異常良好,現在普通兵士每每見到韓大人都是眼泛金星,一臉崇拜。
國勢無力,朝廷虛偽,如此不濟形勢卻有利於韓可孤。本來與耶律大石把持的偽朝廷就是掛靠關係,應的大義名聲,雖然如今形勢,皇家尊嚴己近淪喪殆盡,萬民離心,逐漸流失了的該有的敬畏,但老虎雖死,骨架子上的威風猶在,大可以藉助虛虛尚存的天子正統,扯住這面將傾的旗幟當做斑瀾毛皮,把該做的事情做得名正言順。
敦化城距離通州不近,路途崎嶇難行,驛馬奔波很不便利,而且秦王也自我感覺只是立下個朝廷的名頭在那裡,別無是處,不由得不心虛手短,便無餘力和條件多顧及其它方面的軍政事務,一切只能聽任蕭平之與韓可孤在通州自行其事。倒是耶律大石對韓可孤頗欣賞,很有惺惺相惜之意,偶爾與他有書信往來,討論軍情局勢很是合契。在大遼朝野之中,韓可孤才名彰顯,耶律大石更加卓著,又是皇親血脈,無形中又給韓大人的重量增加許多砝碼,地位愈發鞏固。同時,環境的不堪也讓以往管理通州的老官僚們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放棄了對墾軍到來的不信任,諸事都要仰仗。蕭平之自不必說,經過效聖寺中一番交談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