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第1/2 頁)
而為了更好的區分,秦蒼和內閣商量了很久拿出了一個新的政策。
說起來這個政策也是內外之分出現的後國。
&ldo;分諸府有內外之分!內府不接敵,則不可組戰兵,每州每縣有定額之屬,稅額主六府四均之;外府接敵,視寇境之敵多少而自組戰兵,稅額主四府六,若敵大,則可另議之。&rdo;
這便是秦蒼的以戰養戰之策!
第122章 報喜報憂
相公們此刻還在牧監那邊做更大的努力。
三萬人,把得勝縣和赤州許多積年的老官吏拉過來都捉襟見肘!建築材料如何分配?土地開墾如何保證檢察?哪家哪戶打架了傷人了怎麼判?城市縣鎮這些七七八八的事情忙得孟卓彥滿頭是包。
&ldo;我看還是需要讓民人自覺,自己推選人才上來。不然啊,咱們是累死也管不完。&rdo;王榮芳一屁股坐在地上,滿身大汗。他也不小了,幸好以前是幹工部的,天天在日頭下面跑,不然在赤州閒散慣了還真扛不住。
&ldo;是極!是極啊!&rdo;
於是,這幾天農人們也不務農了,駕著牛車跑到規定的集合點去投子。大家都是一起來的,誰家人好,誰家書香門第一清二楚,於是各級的村長、鄉長、鎮長就此產生。再然後便是幾個大家族的互相爭奪,一個大縣衙門,縣令縣丞帶三班六房,各自把自己插進去。
於是很快,一個縣的政府結構就此產生。
&ldo;等等!&rdo;孟卓彥可不會讓他們這麼快的就進入舊時節。
說起來,這個還是秦蒼的佈置。即收稅納稅,不歸縣裡管!!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問題,縣官說到底,是朝廷派駐在地方上的收稅代理人,什麼教化萬民、興修事業都是儒家表皮子糊出來的麵皮,不過是糊了上千年,怎麼戳也戳不破了。
但是這畢竟是表皮,不是裡子。真實的一面是,縣官一邊教化萬民,一邊抽榨民脂民膏,你讓縣官怎麼辦?左手打右手?
所以中國的稅收制度就總是砸在了這個矛盾的制度以及官府一下的鄉紳之中。
而秦蒼剛來,建立的制度非常簡單,有人垂直收稅,這是徵稅局。後來規模擴大,這個徵稅局總是巋然不動,直屬於臺閣,不和其他任何部門牽連。
這個新鮮的設定一直跟隨著漢王國一步一步的壯大。徵稅局下有田產稅、商稅、契約稅、關稅等等諸個科室。每個縣城裡也有各自獨立的稅收機構。甚至在鄉鎮、村子裡,也有垂直的稅收機構。
那麼話題回來,秦蒼是想在異域再造華夏,但是不是再建一個三百年一輪迴的舊王朝。在秦蒼的心裡,新國家應該是永垂不朽的,應該是自有新鮮血液的。
故而稅收機構也不是萬能的。西方人喜歡設議會,秦蒼也設議會,叫公論。其實和以前村裡的公議沒啥區別。但是這個議會有權力,配合稅收機構議定稅收額度。這便是制衡。
東羅馬亡國,在稅收上是逃不開的。秦蒼不想成為東羅馬。
公論有很多好處,比如其中一點,配合秦蒼制定戶籍圖。
國家新設立了一個局子,把原先的組馬車的鋪子、送信的貨郎都給囊括了進去,稱為郵政局。這個局和徵稅局一樣,是獨立的大型機構,直接接受管理於臺閣。
每一個租馬租車鋪子都必須接受郵政局的垂直領導,這些商人會領到薪資補充,也算是編制內的人員了。
每家每戶,哪條街第幾戶,是幹什麼的,家裡幾個人,有沒有領貧困補助龐大的資訊表匯集在縣裡,代表著國土的日漸興旺。這個表冊每年一變,年年核查!
不但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田畝、地方經濟狀況一目瞭然,政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