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第1/3 頁)
12 月26 日, 面對和平攻勢被中國擋回來的現實, 杜魯門召集
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馬歇爾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佈雷德利,
討論&ldo;我們能否在那裡守住我們的陣地; 如果我們守不住則應該怎
麼辦&rdo;。
從美國立場來看, 這當口表現最好的是國務卿艾奇遜。
&ldo;挫折並不等於有理由撤退。我們在朝鮮並沒有在數量上被
絕對超過??中國共產黨人也背上了進攻的包袱??我們應當考
驗一下共產黨, 看看他們是否擁有人們所認為的巨大實力??&rdo;
艾奇遜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得有板有眼。
咦, 你甭說, 較之於一個月前對中國人一臉不屑的艾奇遜, 國
務卿這會兒像換了一個人, 堅定當中不失穩健。
人變得有種, 眼變得有神, 有那麼點意思了!
大家都同意在這個大前提下討論問題。
艾奇遜的部屬迪安?臘斯克‐‐‐就是當年那個輕鬆劃出了這
條惹是生非的三八線的年輕上校, 替五角大樓想出了結束戰爭的
三種辦法:
軍事上取得勝利並穩定局勢‐‐‐臘斯克認為這超出了美國的
能力。
使戰鬥&ldo;有利於中共接受某種穩定, 要使戰鬥變得如此代價高
昂, 以致他們不得不接受這種穩定。&rdo;‐‐‐臘斯克認為這最可行。
&ldo;自願戰敗或是在壓力之下退出, 然後繼續我們的騷擾戰
術。&rdo;‐‐‐臘斯克認為這條路不能走。
聯絡到這場戰爭最後的結局, 不能不說已脫掉軍裝的臘斯克
331
第十四章
敗生危機
參聯會屈躬籌策
勝揚鬥志
懷仁堂銳意進攻
仍不失職業軍人和高階參謀人員敏銳的政治軍事目光, 也算是美
利堅民族的精英人物。
只是他沒有想到, 這種企圖讓對方付出重大代價的&ldo; 某種穩
定&rdo;, 卻讓美利堅合眾國同樣付出了高昂而沉重的代價, 而且是真
正的&ldo; 不得不接受&rdo;。
儘管如此, 在1950 年末的那段日子, 已決定繼續在朝鮮堅守
的五角大樓面對咄咄逼人的中朝軍隊, 底氣還是顯得不足。
12 月29 日, 參謀長聯席會議給麥克阿瑟下達的命令調子仍然
很低沉:
&ldo; 根據所有可能的估計, 中共顯然有能力迫使聯合國軍撤出朝
鮮, 如果他們願意使用這種能力的話。&rdo;
參謀長們認為, 如果&ldo;聯合國軍&rdo;將要被趕出朝鮮的話, 美國應
當選擇撤出的時間和地點, 而不是在&ldo; 一種近乎軍事潰敗的情況
下&rdo;被趕出來。因此, 他們對國務院出於政治考慮需要延長抵抗時
間的觀點不予理睬, 而認定有秩序地撤出的最後時機將是&ldo; 聯合國
軍&rdo;抵達大田北部的錦江之時。如果必須退至這一線, 而且中國人
開始向集結大軍準備發動新的攻勢, 那麼就應當命令麥克阿瑟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