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第1/2 頁)
中國人說他們自己的建議是平等、互讓的,是基於互相尊重而不是&ldo;武斷專橫&rdo;的。如果客觀地去看待這些建議,這些形容詞的確是當之無愧的。但印度自然不能客觀地去看待這些建議。在印度看來,中國部隊在西段出現於印度所主張的領土上本來早已就是侵略,現在又進行了新的、更為粗暴的侵略,中國目前不過是想透過外交手段把他們罪惡地奪取到的東西加以確認。
新德里立即拒絕了中國的建議‐‐新德里根本沒有等待正式接到上述建議而是根據通訊社所報導的內容就採取了行動。十月二十四日新德里發布了一項宣告,作為對中國的答覆;在宣告中印度政府首先聲稱它自己是&ldo;堅持和平和和平方法,[並]一向謀求透過會談和討論來解決分歧&rdo;的。但宣告接著說,&ldo;印度不能也不會接受這樣一種狀態:中國軍隊繼續侵入印度領土,佔領印度的大塊土地,並且利用這些土地作為強行按照他們的條件進行解決的討價還價的籌碼。&rdo;
印度提出反建議前就先把中國建議搞混亂:
中國人提出的從他們所謂&ldo;實際控制線&rdo;後撤二十公里的建議,是沒有任何意思或意義的。這條&ldo;實際控制線&rdo;是什麼呢?這是他們透過自從九月初以來的侵略造成的那條線嗎?透過肆無忌憚的軍事侵略前進了四十或六十公里,而建議撤退二十公里,如果雙方都這樣做的話‐‐這是一種騙局,愚弄不了任何人。
新德里外交部的官員們不會真的不瞭解中國建議的意思。照北京的習慣用法,&ldo;實際控制線&rdo;的含義一貫是清楚的。然而中國人沒有說得更詳細些,就留下一個漏洞,於是印度就利用了這個漏洞,要求對方澄清‐‐這是印度歷來用以拖延時間的一種外交手段。印度接著提出了反建議:
如果中國人自稱的要和平和和平解決分歧的說法的確是真誠的,那麼讓他們至少後退到他們於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以前在邊界全線所處的地位上去。然後印度將準備在雙方同意的任何一級上舉行會談和討論,以便達成為了和緩緊張局勢和為了糾正片面用武力改變印中邊界現狀所造成的局勢所應當採取的雙方同意的措施。
宣告最後說,如果中國接受上述建議,印度就準備歡迎周恩來去新德里。
如果說中國的立場是前後一貫的,印度的立場也是前後一貫的。事實上,這個反建議就是新德里在十月六日收回了它同意開始會談時所提出來的建議。
[ 註:見本章第一節 ]
這個反建議是要中國人撤回到塔格拉山脊以北(九月八日是指中國部隊最初圍攻多拉哨所的日期),並放棄他們在西段所佔領的哨所;印度人就可以重返上述各地以及多拉哨所、克節朗河附近另一些地方和兼則馬尼的陣地。中國一旦接受並執行了這個建議,印度就準備會談‐‐但只談中國部隊撤出阿克賽欽的問題。十月二十七日尼赫魯致函周恩來,並將印度政府的宣告和建議附在信裡。從當時正處於尼赫魯所說的&ldo;中國入侵印度&rdo;的局面來看,這封信的語調顯得格外溫和。
在印度,尼赫魯致周恩來的信遭到批評,說是語調溫和,反建議軟弱無力。在中國部隊進攻之後,印度的心情是把同意談判與投降等同起來‐‐一名議員說過,誰要是提出印度應該同意會談,就必須按叛國罪論處。因此,中國的建議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拒絕,中國根據印度的要求所作的澄清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周恩來在十一月四日發出的另一封信裡,不厭其煩地解釋了中國政府的建議。他說,中國所指的&ldo;實際控制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