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2 頁)
在剖析尼赫魯關於西藏事態發展的宣告時,中國駁斥說,尼赫魯把叛亂歸結為&ldo;一個生氣勃勃、迅速前進的社會&rdo;同&ldo;一個停滯不前、沒有改變的、擔心可能會在改革的名義下對自己採取什麼行動的社會&rdo;之間的衝突,那是錯誤地理解了形勢,西藏叛亂不是別的,而是反革命,是特權階級企圖保持&ldo;黑暗的、殘酷的、野蠻的農奴制&rdo;。因此,一點也不奇怪,美國國務院,英國殖民主義者和李承晚之流,都對叛亂者發出同情的叫囂。《人民日報》接著指出,&ldo;我們感到驚異的&rdo;是尼赫魯一方面反對這些人物,也懂得他們所玩弄的陰謀詭計,另一方面卻&ldo;被這個同盟推到他們的所謂&l;同情&r;西藏運動的重要地位&rdo;。接著,該報引用了尼赫魯自傳的一段話,這段話反映他經常口裡談一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但是卻沒有讓它來影響他的費邊主義的行動:&ldo;感化一個統治的特權階級使它放棄它的權力和特權,這樣的企圖一直是失敗的,似乎也沒有什麼理由說將來能夠成功。&rdo;
中國認為,這話說得很對。但是,&ldo;他現在責備我們沒有能夠感化統治西藏的特權階級使它放棄權力和特權&rdo;。
至於講到尼赫魯所說的,印度對中國在西藏行動的憤慨,是出於一種同情心和親密感情,那麼,雙方都可以使用&ldo;親密感情&rdo;這個詞。如果中國組織支援阿薩姆邦和北方邦的人民委員會,印度又會怎麼想呢?&ldo;如果印度政府可以用對西藏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悠久聯絡為理由,要求中國政府給予印度某種保證&rdo;,中國政府&ldo;不也是可以用深切同情和悠久聯絡為理由&rdo;,要求印度政府對自己的內政給予中國某種保證嗎?(《人民日報》沒有引用那加叛亂為例,這是意味深長的。如果在這裡引用它就更能說明問題。那加人叛亂時間同西藏人一樣長久,他們也象西藏人一樣,主張民族獨立,並要求取得主權國家的地位以體現和維護這種民族獨立。象中國對西藏一樣,印度在那加地區曾經使用軍隊鎮壓被認為是分裂主義的叛亂。北京不提那加族的問題,意味著中國在這個階段不願使人家把它的辯論看成是進行威脅,所以就提出阿薩姆和北方邦這類虛擬的例子。)
《人民日報》最後溫和地說,尼赫魯&ldo;跟我們在西藏問題上有某些分歧,但是在總的方面,他是主張中印友好的&rdo;,令人遺憾的是,現在不能不同&ldo;這位我們友好鄰邦的尊敬的總理&rdo;進行辯論。如果北京不是出於萬不得已,決不至讓印度對西藏叛亂的反應破壞整個五十年代裡貫穿中印兩國政府之間的那種友好關係。但是中國沒有忽視印度的&ldo;大資產階級&rdo;在尼赫魯背後慫恿他不斷向右轉。中國人認為這個階級&ldo;同帝國主義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對外國資本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而且,大資產階級的階級本性,也決定了它的某種向外擴張的慾望&rdo;。這就使它在世界範圍內反對帝國主義干涉政策的同時,又或多或少地反映某些帝國主義干涉政策的影響。用列寧主義的分析,印度政府很容易突然倒向右邊,國內和國際都有強大的勢力,總在試圖把印度拉向右轉。中國認為,在一九五九年,美、印兩國更加靠攏的時候,這種變化就開始出現。
照中國的看法,在艾森豪政府的全盛時代,華盛頓一般地說對於中立主義者,特殊地說對於尼赫魯,經常表示懷疑,這是對印度最好的評價。相反地,到了一九五九年美國態度的轉變是一個不祥之兆,這意味著美國不但要改變印度的不結盟的操守,而且,華盛頓還估計到,新德里也已準備好委身相事。北京早就開始從印度的態度和政策中注意觀察新德里被拖進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