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他們一致認為,目前以這道大山為界的邊疆大概是世界上最難進入的地區。在山的另一邊的地區是人煙稀少、崎嶇不毛之地。如果我們向前推進,就會使我們自己同我們的前沿哨所之間,出現一條交通最困難的地帶。這樣做,就會不適當地延伸和削弱我們的軍事陣地,而在我們看來,又得不到任何相應的好處。從來沒有侵略者從這個方向侵入印度,因為自然界在那裡設定了極其艱險的障礙。
埃爾金總督就這樣拒絕了阿爾達這種旨在解決俄國向前推進所引起的問題的前進派方案。然而他和他的顧問們同在倫敦的人們一樣,也都是很關心這一問題的。一八九五年,即在他拒絕阿爾達的上述建議前兩年,他自己就提出過對俄國向前推進要給予&ldo;一個明確的界限&rdo;的建議,他要英國直接同北京接觸以解決中國和克什米爾之間的邊界。不過,在同中國人接觸之前,英國必須首先決定他們自己要把邊界定在哪裡。英國在一八九八年對此做出了決定。埃爾金採納了馬繼業的方案,即按照一條沿著拉宗(lak
tsang,或稱洛宗loqzung)山脈的邊界線將阿克賽欽分別劃歸英國和中國,拉宗山大體是東西走向,這道山把北面的阿克賽欽腹地同南面的林濟塘窪地分割開來。倫敦批准了這樣一條邊界線。一八九九年三月十四日,英國駐北京公使竇訥樂(claude
acdonald)爵士向中國方面提出了這條線。
關於印度西北部同中國的邊界應當劃在哪裡,倫敦和印度在不同時期有各種不同的想法,然而向中國政府提出過的,只有這一條線,所以它具有特殊意義。這條一八九九年線(或稱馬繼業-竇訥樂線)是折衷的產物。它一方面反映了英國熱中於越過喀喇崑崙山脈建立邊界的戰略考慮,另一方面也承認一個實際可行的建議應當顧及中國的利益(因為要由雙方同意才能確定邊界)。根據這條線,整個喀拉喀什河谷、一條商道、一個自古以來的玉石產地以及幾乎阿克賽欽腹地的全部地區將劃給中國。同時,由於這條線是沿著拉宗山脈,因而劃歸印度的有林濟塘窪地、整個羌臣摩河谷,以及更北面一些的奇普恰普(chip
插p)河。 [
註:這個建議中涉及喀喇崑崙山口以東的那一段的要點是:&ldo;從喀喇崑崙山口起[邊界將沿著]山脈的山峰向東行約半度(即一百華裡[三十三英里]),然後向南到略低於北緯三十五度處。在我們地圖上所畫的喀拉喀什河河源處拐彎,再沿著山向東北行,一直到克孜勒吉勒尕(kizil
jilga)以東的一點,然後再沿著拉宗山脈向東南,一直到該山脈與崑崙山的一條南北走向的支脈相會合為止;這條支脈在我們的地圖上一直是作為拉達克的東部邊界標出來的。兩山匯合處是在東經八十度略為偏東處。&rdo;
]
這個建議是在一份給中國的照會中提出的,照會措詞聽起來顯得很慷慨;同時,考慮到中國早已表明無意於標定邊界的態度,照會表示無需標定邊界,因為邊界將沿著不可逾越的大山的山峰,只要雙方口頭同意也就夠了。但是,儘管英國方面非正式地獲悉在新疆的中國地方當局表示不反對這條英國所建議的邊界線,可是中國政府卻從未對這個一八九九年的建議給予答覆。繼埃爾金擔任總督的寇松勳爵極力主張:既然中國沒有拒絕一八九九年建議,就應當告訴中國,英國今後打算把這條線當作邊界。但是,寇松的這一建議沒有下文。這時英國的邊境政策,又根據俄國的壓力大小和中國的軟弱程度這兩個因素的變化情況而搖擺不定。
在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裡,英國的政策是與一八九九年的建議一致的,而其目標是使阿克賽欽成為西藏的而不是新疆的一部分。 [
註: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