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一、在戰線南半部的當面,重要的是,以正在越過第聶伯河向北推進的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配合中央集團軍群南翼的進攻,殲滅克列緬楚格-基輔-科諾託普三角地區的敵人。一且允許遂行此項任務,即可為這一新的作戰行動重新部署第2和第6集團軍的以及第3整甲叢集的可供機動使用的部隊。
在南方集團軍群那裡,得到步兵師加強的快速部隊,大概最遲從9月10日起,可得到第4航空隊的重點支援。該快速部隊應從第17集團軍佔領的橋頭堡出發,出敵不意地經盧布內向西北方向進攻;而第17集團軍則要向波爾塔瓦、哈爾科夫方向推進。
應在第4航空隊的支援下,從第聶伯河下游繼續向克里木半島實施進攻;如果擁有可供使用的兵力,也可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橋頭堡出發實施進攻。快速部隊在第聶伯河下游南面向梅利托波爾推進,將大大有助於第11集團軍完成其任務。
二、中路陸軍部隊應做好同鐵木辛哥集團軍群作戰的準備,以便能儘早(在9月底)發起進攻,在維亞茲馬 [ 譯者註:又譯&ldo;維亞濟馬&rdo;。 ] 總方向上達成雙重包圍(在兩翼集中強大裝甲兵力),殲滅斯摩稜斯克以東地區的敵人。
為此,必須以快速部隊組成突擊集團:在兩翼(預計在羅斯拉夫利東南地區,主突方向是東北),突擊集團由中央集團軍群可以動用的部隊和為此而抽調的第5和第2裝甲師組成;
在第9集團軍(預計突擊方向經過別洛伊)的地域內,突擊集團應從北方集團軍群編成內抽調儘可能多的部隊組成。
只有在這次兵力集中、包圍嚴密的殲滅戰中消滅了鐵木辛哥集團軍群的主力,中路陸軍部隊方可(在右邊沿著奧卡河,在左邊沿著伏爾加河上游)向莫斯科方向實施追擊。
空軍應以主要是從東北地區及時得到加強的第2航空隊,重點支援兩翼的進攻。因此,空軍應把俯衝轟炸機部隊(第8航空軍)的主力派到兩個進攻翼側的快速部隊那裡去。
三、在東北戰線,應與向卡累利阿地峽進攻的芬蘭諸軍建立聯絡,包圍正在列寧格勒地區作戰的敵軍(佔領該地區後,還要包圍施呂塞爾堡 [ 譯者註:蘇聯彼得要塞在1944年前的名稱。 ] 地區之敵),以便最遲在9月15日能將快速部隊和第1航空隊的主力部隊(尤其是第8航空軍)騰出來用於中路陸軍方向。但是,在此之前應努力至少在東面更嚴密地封鎖列寧格勒,而且如果天氣情況允許,即應派空軍對列寧格勒實施大規模空襲。特別重要的是要炸毀自來水廠。
為了使芬蘭軍隊易於突破俄國‐芬蘭舊邊界沿線的工事,為了大大縮小作戰地區,為了摧毀敵空軍基地,北方集團軍群部隊必須儘快渡過涅瓦河地段向北實施進攻。
應在芬蘭軍隊的協同下,以水雷障礙和炮兵火力封鎖喀琅施塔得灣,以阻止敵軍逃入波羅的海(漢科、波羅的海諸島)。
只要能抽出兵力,就應向東前出到沃爾霍夫河下游以掩護列寧格勒戰場;只有在確保能殲滅列寧格勒附近之敵的情況下,才可向斯維裡河推進,與卡累利阿集團軍會合。
四、下一步作戰的計劃是:
以一個從南方集團軍群的戰區出發向東北總方向推進的翼側梯隊(它由從南方集團軍群抽出的快速部隊組成)來掩護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方向的進攻;
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向前推進,以掩護北翼,並與伊爾門湖兩側的芬蘭卡累利阿集團軍建立聯絡。
五、預定期限的縮短和因此而造成的行動開始日期的提前,都應有利於整個作戰行動及其準備工作。
(簽字)阿道夫&iddot;希特勒
36 9月22日 第36號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