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第1/2 頁)
布克慎、王國才為北路,攻圻州、廣濟,中路彭玉麟統水師沿長江東下。曾國藩不能在坐等太平軍勢力做大,肅順的速戰速決非常符合他原定之策略,不過此番三湘子弟兵斷然少不了連場血戰。
讓曾國藩無奈的是之前朝廷託付林海疆所購買之洋槍洋炮可謂異常犀利,價格也算是公道,可是現在換了景壽等人在上海籌辦代買的卻是老舊不堪,時常問題繁多,各營意見極大。
曾國藩很是納悶,為何朝廷在此事上如此這般反覆?自己購買軍火之款可是三湘父老籌集之血汗錢?竟然任由景壽等奸妄之輩貪墨?朝廷竟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每次接戰湘軍即便取勝也是慘勝?此又是何道理?
曾國藩越想越是心涼,恐怕整個朝廷裡面也只有肅順一人能夠體恤自己這些漢臣了。
開弓依然沒有回頭箭了,曾國藩自然不會坐等景壽的武器,於是南路清軍提督塔齊布領兵至鐵山紮營,9月21日黎明至大冶縣。
而太平軍也在五里牌築壘自守,塔齊布分三路進攻,中路伏鳥槍隊於茶樹下攻之,太平軍出壘迎戰,清軍左、右兩路乘機焚太平軍營壘,結果遭到了太平軍火槍隊的密集射擊。
處於寬闊地帶的清軍只有冒死舉盾以求強行突破,但是包鐵皮的木盾如何能夠抵擋夏利曼這樣的線膛遂發槍?雖然殺退了出擊的太平軍,但是進攻營壘的清軍卻橫屍遍野,湘軍悍將李智斌被困營壘之外,進進不得,退退不得,不願被俘殺身成仁。
在南路血戰之際,中路軍彭玉麟率水師開抵圻州及道士袱、韋源口,進擊半壁山太平軍,太平軍在將領石鎮倉的率領下,與清軍展開了血戰,相待半月之久。
久攻不下,曾國藩大怒連斬三名遊擊,親自上陣指揮,分水陸兩路夾攻半壁山。一方面派清將羅澤南從馬鞍山進攻半壁山,又派清副將塔齊布繞道奪取半壁山下游五里處的富池口。
曾國藩調遣水師不惜一切代價,偷襲半壁山腳,用洪爐大斧熔鑿鐵索,並用從林海疆處購買的二十門十二磅洋炮猛轟牛肝磯炮臺至吳王廟營壘。
半壁山太平軍五千餘人三面受敵,但是石鎮倉鎮靜指揮,使用一直隱藏於炮臺之上的三十門洋炮趁曾國藩不防,一次就打掉了進入其射程的湘軍炮隊,又以二千支火槍分四組居高俯射。
一時間,蜂擁而上的湘軍猶如麻包一般紛紛倒地,血流成河,隨即石鎮倉調轉炮口以散榴彈轟擊湘軍主隊,切斷其與前鋒的聯絡,湘軍悍不畏死,組織敢死隊沿江邊小徑舉重盾強攻,配合以鳥銃、洋槍掩護。
但是無奈地勢極為不利,兵員無法展開,中彈士兵紛紛墜落江中,戰至傍晚,曾國藩嘔血收兵,此刻江面之上到處都漂浮著湘軍屍體和船隻殘骸,曾國藩派出熔煉橫鎖的三千人馬在槍炮的直射下無一生還。
曾國藩大敗的訊息傳到廣州,葉名琛大為震驚,林海疆表面上驚訝不已,實際上非常清楚,如果不是自己肯賒帳給太平天國這批武器的話,曾國藩恐怕真如歷史上一般取得半壁山大捷了。
林海疆知道,此役清軍可以完敗,但是太平軍卻萬萬輸不起,半壁山乃是太平天國西征部隊最後一個遏制湘軍的戰略性要地,一旦失守太平軍即將面臨喪失戰略主動,這對太平天國來說是極為可怕的。
即便是到了後期連破江南、江北大營的一系列勝利,也都無法再次奪回戰略主動,由此可見半壁山之戰的重要性。
曾國藩的大敗可以說讓整個朝廷大驚失色,要知道此刻曾國藩乃是最能戰的一支隊,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鹹豐還捨不得這麼使用。
不過正在上海逍遙的景壽等人就有些很不自在了,因為肅順重重的參了他們一本,將戰敗的原因全部歸於購買洋槍、洋炮之上,並言景壽等人在其中以次充好,私吞錢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