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濟陽子金丹妙訣,丹道實修入門之必讀!(第1/2 頁)
濟陽子金丹妙訣,丹道實修入門之必讀! 一、收視返聽 濟陽子曰:收視者,乃將眼光從外收入玄關之中,停息靜定,化成甘露,吞下於丹田,用意送歸炁穴之內。眼光下視炁穴,神觀靜定,即觀自在菩薩。所謂“返觀內照常心靜,性命雙修出苦輪”也。 書雲:“下手先制兩眼。”兩眼,乃藏神之所,須要內觀,不可外視。餘曰不觀近,不觀遠,常觀無為一竅,此竅乃玄關竅也。 道祖雲:“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慾以觀其妙。”妙者,竅中之妙。能觀竅妙,謂之定慧。 昔黃帝得《綵鳳書》雲:“飲喙不止身不輕,思慮不止神不清,聲色不止心不寧。心不寧則神不靈,神不靈則道不成。”其要妙也,不在瞻星禮斗、苦己勞形,貴在湛然方寸,無所營營。神仙之道,乃可長生。所謂心空一分,性見一分;心空十分,性見十分。豁然貫通,謂之曰明心見性。 故元神外出,急速回光,收入於腔子裡。雖一刻功夫,自然身心兩靜,百邪俱散,杲日當空矣。起念神即出,止念神即回,故禪家以止念為要,懦教以克已為功,道門以煉己為最也。 返聽者,返聽丹田之妙也。人若耳根不覺逐聲,急切凝韻,收回入於炁穴,返聽丹田之妙。自然禪機靜默,湛然常寂,日久純熟,如如不動,自然沖和大定。故曰:“目雖見色,吾則回光而內不受納;耳雖聽聲,吾則返韻而內不受音;神雖應物,吾則靜定而內不起思;元陽發動見物,吾則內醒而不迷,速用風火烹煉。” 凡無念之間,洩精之位作動,以及男子外腎舉、坤人月信行,此是關元動,名為活子時。見而不迷邪念,立定志氣,收斂微細之元神,入於動炁之中,念茲在茲,息息歸根,綿綿若存,無少間斷。守到精血化而成炁,即將此炁,逆歸炁穴,定心封固。撥濁氣於湧泉,另將元神守炁穴,微微吹噓,炁足自然往後旋升。過三關,上泥丸,進玄竅。玄竅呼吸,法輪流轉,停息靜定,化甘露降下丹田炁穴,歸根覆命。雖一刻之功,不覺神炁混合,形神俱妙,身心快樂矣。此修仙之妙法也。 夫人之神在心,心之機在目。目視十里之遙,心神隨去十里之遠。目不逐物,從外返內,心神隨之在內。不但在內,而且定矣。心則大定,腎水升上於泥丸,心火降下於丹田,口飲甘津,周身快樂。故云:時刻迴光返照便易學,心無妄想便是道。 昔黃帝得神芝圖,求指於太乙皇人。曰:“此乃三一之道也。”人能常守三一,定成真仙。三者何?精、氣、神也。先天本歸一,後天分為三。眼不視而凝神,耳不聽而保精,口不言而養炁。眼、耳、口三關緊閉,則保精、養氣、存神之道得矣。 所謂外三寶不漏,內三寶不洩。煉三歸一,名曰三花聚頂。頂者,即玄關竅也。此竅乃天地之根、三才之源、法藏眼、總持門、上天梯、南天路,曰玄牝、曰戊己、曰刀圭、曰真一,無非金木合併之處,嬰奼相會之鄉。 書雲:“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也。孔聖曰:“吾道一以貫之。”達摩曰:“得了一,萬事畢。”噫!名色多端,不外玄關一竅而已。古仙雲:‘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要得此竅,非明師莫識。 故云:“饒君聰慧過顏閔,未遇師傳莫強猜。只有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人若得此一竅,常將耳、目、口歸於竅內,謂之三花聚頂。再將調息綿綿,是謂四相歸戊己。戊土在丹田,己土寄玄關。能克己,自然復禮,即凝神入丹田,真炁復歸玄關之中,是所謂“取坎填離”者,此也。 二、凝神入炁 濟陽子曰:人之神,日則散亂無依,夜則夢幻多端。若不凝歸入定,則形神豈能俱妙乎?法在時刻迴光返照,將元神凝歸祖竅、玄關之中,靜定化成甘露吞下,從中羶送歸臍輪炁穴。此穴即在腰前、臍後,其中稍下,有一虛無圈子是也,名曰太極,乃吾人受生之初,所結而成此縷。吾心止於此,而內觀之。即將向來所凝之神,盡歸入此穴之中,似貓捕鼠,如龍養珠,真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