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放空自己(此文無價)(第1/2 頁)
美文 貪慾不可助長,知足方能長久... 作者:洞見muye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人只有在獨處、放空自己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 因為,放空自己可以讓一個人的精神得到減負,讓心靈和自我重新迴歸,更能讓靈魂得到昇華。【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經驗放空 作家韋娜曾說過: “人生就像行走在海里的船,所有的經驗在海嘯面前都是空白。 若你覺得只有一個老船長就已足夠,或許下一場海風就能將你席捲到海的對岸。” 時代瞬息萬變,你永遠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哲學家羅素講過這麼一個寓言故事: 在一個飼養場,經過整整十個月的觀察總結,一隻火雞發現,無論晴天還是雨天,星期三還是星期四,飼養員總會在上午九點投餵食物。 於是,這隻火雞驕傲地宣稱它發現了宇宙第一原理:食物會在上午九點降臨。 很長一段時間,這條定理確實準確有用,這隻火雞也被其他火雞熱烈追捧。 但感恩節的前一天,火雞們不僅沒有得到食物,還被捉去殺了。 這就是著名的“火雞理論”: “人類的大腦會對自己的經驗產生依賴,經驗往往並不牢靠,反而會固化思維,讓你在真正危險來臨之時,變得麻木,反應遲鈍。” 你以為抱緊過去的經驗就能如魚得水,殊不知,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過去的經驗反倒會成為今日的束縛。 一個人只有及時清空過去的經驗,保持空杯心態,不斷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慾望放空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中講:“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人之所以活得那麼累,就是因為慾望太強烈。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告訴他,“早上日出時你從這邊出發,將你選中的土地插上旗杆,待到日落時趕回來,這些插了旗杆的土地就都是你的。” 這人聽了拼了命地跑,眼看夕陽西下,仍然還想要多插一面旗,多得一塊地。 太陽落山前,他終於趕回來了,但早已筋疲力盡,腿一軟就摔倒在地,再沒有起來過。 於是,地主挖了個坑,就地把他埋了。 一個人能要多少土地呢?當他離開的時候,也只需要一個坑那麼大。 慾望,是一個人感到痛苦的根源。 《道德經》中也講:“貪慾不可助長,知足方能長久。” 慾望永無止境,最美好的生活,恰恰就藏在最簡單的知足裡。 情感放空 聽聞愛情,十有九悲。 生活中,我們見過太多為情所困的人。 有人失戀了,還滿腔的不甘心,苦苦糾纏著不肯放手。 也有人因為婚姻的破裂,頓時墜入黑暗,自此一蹶不振。 但是,日子是往前過的,人是往前走的。 南牆已經撞了,故事就該忘了。 你要記得,錯過的人,即是錯的人,也是過去的人。 過去的感情,糾纏無用,惦念無用,悔恨無用。 一個沉湎於過去,步步回頭的人,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把曾經的感情格式化,該放的放,該忘的忘。 只有放下錯的人,才能遇到對的人。 只有放過過去,才能讓未來到來。 成就放空 冰心曾說過:“冠冕是暫時的光輝,是永久的束縛。” 一個人可以做到隨時放空自己的成就,這是一種大智慧,也是一種大本領。 放空成就,是一種人生姿態,是為人處世的智慧,更是人生路上的必備技能。 項羽天生王者,大英雄無疑,最後卻敗於一介草民劉邦;具有帝王氣魄的曹操,因赤壁之戰,最終輸給內心不屑一顧的劉備。 曹操與項羽年少輕狂,不可傲物,而劉邦與劉備身上都具有了一種善於放空自己的能力。 當他們需要幫助時,會放低自己的姿態,激發別人的同理心;當他人諫言時,也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而不斷學習,完善自己。 正所謂:“鋒芒畢露者難贏,克己讓人者易得。” 過去種種成就,皆是過眼雲煙。 人生如登山,登上一座峰頂後,只有下山,才能去攀登另一座更高的山。 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