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科幻靈異 > 我親身經歷和聽到的靈異事 > 第104章 “鬼”,真的很可怕嗎?

第104章 “鬼”,真的很可怕嗎?(第1/2 頁)

目錄
最新科幻靈異小說: 喪瘟雄霸戰王星燼紀元:末世輓歌末世,我,只想保護家人!我的人生不對照天災末世:手握隨身公寓,囤千億物資末世重生之林清廣濟輪我在末世求生卻做了遊戲策劃末日開局一個空間苟到絕世無敵地獄倒影我為覺醒者,勇闖末世雪中孤城:疫病封鎖下的末日求生白虎命,鎮龍妻末世重生:我的要塞生活小六的日記三具幽冥棺【幽冥異聞錄】火星追光者文明覺醒你好,人類!【第一篇】

“鬼”,真的很可怕嗎? 一、道教理念中的鬼神道教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之氣,至陽者上升為神仙,至陰者下降入地府,於是便有了神與鬼的分別。 在很多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中,都會把人死之後的魂魄描述成厲鬼,其實,這都是對神鬼信仰的誤解。 道教中認為的鬼神,不過是陰陽二氣所化。人生天地之間,本身便稟賦著陰陽二氣,小孩出生時,新生兒的身體是溫暖的,哭鬧的聲音是嘹亮的,其一切自然反應都呈現出外放的姿態,這是陽氣充沛的表現。 隨著生命過程的耗損,人身體內的陽氣也在一點點消散,老年人普遍怕冷,整個身體也都呈現出佝僂內縮的狀態,這是陽不勝陰的表現。 天地萬物的生長枯榮,其實都是陰陽二氣相互輪轉的結果。 因此,道教中的鬼,不但本身並沒有那麼多的可怕之處,正相反,神人鬼分別正代表著陰、陽與和氣,此三者雖然身份殊途,但他們卻是彼此互生且缺一不可的存在。 道教立教的根本在於陰陽二字,世界萬物的陰陽展現方式不同,並不存在孰高孰低的差別,所以在道教的觀點中,並不會對人之魂魄所化作的鬼類有任何歧視的心態。 著名的志怪故事《宋定伯捉鬼》中,描述了一段宋定伯與鬼同行的過程。縱然人鬼異類,但文中的鬼並不是可怕而邪惡的形象,他如同人類一樣也有疑惑、有畏懼。其鬼者,無非是另一種活著的狀態罷了。 二、敬鬼神,尊宗族 古人信仰的根本在於鬼神,這裡的鬼與神並不是今日所謂之迷信,而是對萬物之靈,包括人類自我先祖的崇拜。 面對超越了自我能力與認知的現象,古人認為這是某種靈性的反映,為了表達對自然力量的尊崇,於是產生祭祀與祈禱。 這一行為的意義在於,一方面是發自於對未可知之事的敬畏,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儀式化的方式對萬民進行教化。 宗教之來源,便在於用可見、可學的方式教化眾生,使其敬畏天地、敬奉先祖、敬恭他人,並將此人天之理代代相傳。 因此而言,立足於傳統文化語境中的信仰,並非在強調藉助鬼神的力量來完成人間的意願,而是更加側重於去完成教化的責任。 任何一種文明在發源初期,都離不開一個職業——巫。巫祝的職責便是與鬼神進行溝通,以鬼神所給予的訊號來昭示人事的吉凶。 商朝時期的巫祝在進行祭祀儀式的時候,會請求先公、先王作為人與自然力量相溝通的媒介,這即是一種對祖先與神鬼力量的崇拜。 許倬雲在《中西文明的對照》中說:“有了祖先崇拜,顯然,也會有對於傳統的尊重,憑藉宗族和婚姻關係延伸出的網路,也成為連線、合作的系統。於是,家族倫理和尊重傳統這兩個觀念,數千年來建構為影響中國人行為的價值尺度。” 由敬鬼神衍化為尊宗族,這是國人骨子裡的傳統。即便如閉口不談鬼神的孔夫子,也曾說過“吾不與祭,如不祭”,如果我不親自參與祭祀,(而找人替代),就相當於沒有祭祀。 古人向來是信鬼信神的,所以並不能強行以無神論或迷信等詞彙來掩蓋、甚至於歪曲傳統信仰所具有的教化屬性。 三、道教對鬼神之力的借用 《道法會元》中提出“凡境化為仙境,人心可格天心”,指的便是以人心之清靜去感應天地自然之本初,若誠心一念,自然鬼神相助。 在這裡,人鬼神三者仍然是三位一體的,而不是某些外來文化中水火不容的狀態。 祖天師立教之時,在漢晉的歷史文獻中,多稱張陵之道教為“鬼道”,稱其道徒名為“鬼卒”。 如《三國志·張魯傳》曰:“(張)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 不明就裡者,往往認為這是正統王朝對草民出身的政治階層的蔑視,是一種汙衊的稱呼。但其實是因為天師道善於驅神御鬼之術,據李膺《蜀記》記載,張陵在鶴鳴山學道,“避病瘧於丘社之中,得咒鬼之術書,為之,遂解使鬼法”。 有關學者考究認為,“丘社”當即鶴鳴山中的一巫教團體,“咒鬼之術書

目錄
衝動的謀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