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線”的那種東西的原型。要是有人蠢到會被這樣龐大的“刺客”刺中喉嚨,即使被僥倖救活,我看他大概也不會有什麼臉面在這個兇險的世界上苟活下去了。
就像“魚刺”和“魚翅”那樣,“魚骨”和“魚刺”之間的差異也是不容混淆的。至於魚會不會像人一樣長骨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吃河豚
飲食是為了求存,不過有一種美味,吃下去卻大有送命的可能,誰都知道,這種食物就是河豚。
河豚毒之可怕,在於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劇毒,或者說,一條圓鼓鼓的河豚,就是一整瓶高度濃縮的山埃(氫化鈉)。河豚的毒性,主要是河豚毒素�trodo toxin)引起的,它比氰化物還要毒上二百七十五倍。而且,這是一種熱穩定的毒素,即使一再煮沸,都無法將其破壞。河豚毒素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傳遞,進而使神經細胞產生麻痺,致人於非命。
在臺灣,吃河豚中毒病例之平均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九。
河豚的全身除了部分肌肉,它的皮層、卵巢、肝臟、腸子都含有劇毒,尤以卵巢和肝臟為甚。據日本文獻記載,這種強力神經麻痺毒素對人的最小致死量為10;000Mu/g。曾有臺中市一位市民買了河豚幹當零嘴吃,食用後感覺舌頭麻痺,家裡的貓狗吃了之後,貓咪當場嘔吐,狗兒也死蹺蹺。事後經檢驗發現,這包未處理乾淨的河豚幹含有河豚毒525Mu/g。
三月初的一個週末,我坐在靖江市(以出產河豚著稱)的一家餐館裡等待河豚上桌,餐廳的經理告訴我說,即使是最有經驗的河豚料理師,也有失手的時候。當地曾有一位資深廚師,一日處理過河豚之後,像往常一樣對自己做了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吃過飯,以自己的小拇指剔牙,竟當場死於非命。原來是有一粒河豚魚子藏在了指甲縫裡。
《X檔案》之《巫毒的復仇》,出現過一種海地河豚毒。海地巫師先將原條河豚曬乾,然後碾成粉,再與滑石、七彩砂以及染料等混合起來製作成一種看似塗料的東西。這一集《X檔案》裡計程車兵麥亞平開車撞樹之後暴斃,不是樹殺了士兵,而是海地巫師用“河豚毒顏料”劃在樹幹上的死亡圖案。
關於河豚之毒的種種說法和記載,往往令人毛骨悚然,事實上,河豚的毒素天生並不是為了用來害人的。
河豚毒無疑是致命的,但也並非是河豚的自衛武器,甚至也不是它經常會用到的常規武器。河豚的肚子裡有一個膨脹囊,像膠皮一樣能松能緊,吸入空氣或水就會長大,故又名“吹氣魚”。粵人俗稱“雞泡魚”,亦此意也。河豚在水中遇到敵人來犯,就往肚子裡吸進大量的空氣或水,使身體立刻脹大一倍,像個大球,使敵人不敢貿然進犯。除了自衛之外,這種“把自己的肚子搞大”的本事,還可以幫它覓食。河豚要在沙中尋找食物前,先吸足了水使肚子脹大,然後將肚子裡的水一下子噴出來,藏在沙下的貝類就露出來了。此外,刺河豚身上那密密麻麻的刺,也不是用來行刺的,而是一種具有“假眼”功能的保護色,作用是為了嚇退敵人。
因此,河豚雖毒,但是他自己不吸毒也不販毒,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藏毒者或帶毒者,求生的本事,更多的還是靠“嚇”。
()
河豚劇毒,卻毒不死自己,這件事怪得有點像鼾聲如雷者能震醒方圓十米以內的酣睡者卻從不吵醒自己一樣。日本東北大學農學系的專家,曾經從分子角度揭示了河豚毒對其自身無害的原因,研究人員對河豚肌肉表面收容體的遺傳基因進行了分析,發現河豚肌肉細胞的構造與人類不同,其中氨基酸的種類和形狀與人類也不一樣,河豚的這些氨基酸並不與河豚素結合。
這項研究成果除了有助於河豚毒素的解毒藥品的研發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