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以城換糧(第1/2 頁)
高平關上。
“報,端氏城那裡有大量秦軍偵騎在關外。但是看見他們大量降兵出關以後,大都直接散去了。”
趙括微微點頭,這種情況是意料之中的。
秦軍主力都在長平,留守後方的部隊相對弱小,數量也少,之前李牧守高平關的時候,來自端氏城的壓力,並沒有很大。
趙軍正在集結,伴隨著對魏人的仇恨。
仗打贏了。卻無法回家。
這是因為什麼。
因為被魏人背刺了。
因為趙王根本沒有在外交方面付出努力。
趙軍沒有人責怪趙括在那個時候放棄整個長平,甚至放火渡河,全軍突擊秦軍。
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打敗秦軍,那本現在腹背受敵,情況更糟。
信陵君並不是傻白甜。
經過兩天的談判,信陵君只願意提供戰馬吃的乾草,最多還有一些高粱去交換光狼城。
他還要求趙括要向他們魏軍提供一批戰馬。
餵過人血的戰馬。
戰場上那些沒救的傷兵都會被補刀,然後讓戰馬喝血。
就像喝水一樣。
這樣戰馬在第二次上戰場的時候,在劇烈奔跑以後口渴的時候,會下意識踩踏敵軍,然後喝血解渴。
這本是趙國的獨門秘籍,但是慢慢就被魏國知道了。
魏國缺馬,更缺這樣的戰馬。
但這樣做更深層次的目的,是降低趙軍機動性,避免趙軍對光狼城發起突然襲擊。
信陵君甚至不願意拿一顆粟米出來,作為交換內容。
他自己做了背刺的事情,當然會覺得趙括可能也是詐稱送城。
但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誘惑,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城池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趙軍缺糧是明擺著的事,如果把趙軍逼急了,魏軍也討不了好。
這些趙軍看過秦軍因為缺糧而投降計程車兵那種悲慘場面,在殺馬取糧以後,一定會把自己的屍體留在這些不讓自己回家的魏軍旁邊。
順便帶魏軍一起下地獄。
因此,信陵君打算提供大量的戰馬飼料,換取光狼城,以及戰馬。
戰馬和乾草的交換在丹河邊進行。隨後魏軍會進駐光狼城。
這樣的好處是就算趙軍是在騙自己,那麼魏軍其實也只損失了一些很難作為軍糧的乾草,並沒有增強趙軍的後勤能力。
並且魏軍討要隨時可以作為軍糧的戰馬,變相削弱了趙軍的後勤潛力。
能夠青史留名的人,又有哪個是好相與的。
當信陵君真真切切的坐在光狼城上,坐在白起之前坐過的那張胡床上的時候。
他甚至都不敢相信事情如此順利。
魏國這幾十年,連年征戰,但是屢戰屢敗,士氣低迷。
雖然魏王這幾年暗地裡按著魏武卒的標準練了一批重步兵。
但是大家普遍認為,魏軍就是一群軟柿子。
沒有人看好魏軍的戰鬥力,甚至魏軍自己未必覺得自己行。
出征的時候,魏軍情緒普遍悲觀,戰鬥慾望並不強烈。
信陵君之前背刺拿下長平,是這幾十年來,魏軍對外作戰,取得的最大勝利。
儘管長平大營,韓王山旁,空無一人。
但是,拿乾草換光狼城這樣的神來之筆,是魏軍上下,沒有一個人能想到的。
如果可以一直這樣下去,魏軍甚至都想先去佔領呼倫貝爾大草原,然後專職割草,換遍整個中原。
太賺了。
信陵君的威望,水漲船高。
他感覺再次前來交涉的廉頗,恭敬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