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第1/2 頁)
有訊息靈通的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緣由,趙家三公子夜扣宮門,世子爺是兄長,自然要來請罪。景仁帝也不叫起,等世子爺跪了個把時辰,才宣了他進去。
屋子裡一個人都沒有,世子爺進來後又跪下了。
景仁帝低頭批閱奏摺,「慶哥兒,你回京多少年了?「
世子爺回答,「回聖上的話,臣九歲回京,整整二十年了。「
景仁帝又問,「你一個人,會不會想念父母?「
世子爺笑了,「聖上,臣想。但臣知道,父母也在想念臣,這就夠了。「
景仁帝抬頭,看著這個陪伴了他二十年的表弟,「從你回京開始,好像就一直克己復禮,從來沒對朕提過非分要求,朕交給你的事情,你都辦的妥妥貼貼。慶哥兒,這是你的真實面孔嗎?「
世子爺想了想,「聖上,臣是家中長子,承家族之重,臣沒有資格放肆。如同聖上,承社稷之重,更是殫精竭慮。臣雖不如聖上,也想學得聖上一二。「
景仁帝揮揮手,「你起來吧,煒哥兒昨夜胡鬧,朕已經教訓過他了。「
世子爺剛站起來,又立刻抱拳鞠躬,「都是臣教導無方。「
景仁帝讓他坐下,「他大了,有自己得想法,你只是兄長,管不了也正常。皇兒們大了,朕一樣也管不了他們。「
世子爺只說了一句,「多謝聖上體恤。「
景仁帝又問,「你和楊家定親,何不來問朕?「
世子爺又起身,「是臣的錯。」
景仁帝放下筆,走了下來。「慶哥兒,你是朕的表弟,朕多年信任你。朕想把這天下治理的更好,可朕又處處束手束腳。朕重用先生,可先生卻不是為了朕。朕想用你,可你又是三姨夫的兒子。「
世子爺立刻跪下了,「聖上,家父與臣,對聖上忠心耿耿。「
景仁帝苦笑了一聲,「朕知道你們忠心,可世事變遷,朕是帝王,不能不防。「
世子爺沉默了,半晌後回答,「聖上但有所命,刀山火海,臣莫敢不從。「
景仁帝拉了他起來,「你替朕去做一件事情。「
世子爺低頭,「請聖上吩咐。「
景仁帝走上了書桌邊,「趙傳慶接旨。「
世子爺又跪下了,「臣在。「
景仁帝揮筆,「朕命你五日後出京,任邊防四品督軍,去各邊防巡視,將各處駐軍人數、隊伍戰力和兵甲數量,都如實查清。東西南北四處,朕給你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若有所負,朕定要砍你的腦袋!「
世子爺回答擲地有聲,「臣接旨!「
景仁帝幾筆寫完聖旨,交給了張內侍,讓他蓋上大印,再給朝中幾位重臣們一起商議,若無人反對,就直接發出旨意了。
不巧的是,今兒楊太傅告假了。
其餘五部尚書們一致覺得這個人選好。
各處駐軍情況,朝廷一直了解的不是特別細緻。朝廷想查,但各處不想讓朝廷知道。誰去查也查不明白,稍微好一些無功而返,若是不開眼硬去查,有去無回都有可能。
晉國公世子背靠晉國公這棵大樹,不管他去哪裡,至少性命無憂。且他去查軍事,如西北、鎮南王這兩處,不好不賣一點面子。西邊靠著大山,只有些巡邊的將士,不成氣候,好查的很。至於東南軍那裡,就更不會馬虎了。
他去查此事,定能查出個七七八八。有這七七八八就夠了,景仁帝也沒指望能查的一清二楚。
世子爺心裡清楚,這一輪角力,說不上誰贏誰輸。景仁帝返還了丹書鐵券,又不再提貴妃之事,但他要冒著風險去查軍務。
楊家那邊,從此,楊太傅在景仁帝面前就抬不起頭了。
說起來,還是景仁帝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