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正趕上等紅燈,張姐忽然曖昧一笑:&ldo;小曾,這是你男朋友吧?&rdo;
曾雪瑜就像被人咯吱了似的咯咯笑,&ldo;您可真猜錯了,我這發小兒從前還好,長大了就往缺根筋上發展。我們倆初中高中都是同學,壓根兒就沒見過他交女朋友。雖然人長的不寒磣吧,但也就是一普通人。&rdo;
一邊說著一邊掏出手機翻了翻,找出一張她和唐亮去聽相聲時在會館裡照的合影。
&ldo;您看。以前有他爸管著還好點,現在工作了,變本加厲啊。每天下班往電腦前頭一坐,玩那些破網遊,一玩就是一宿。有時候打的不順心了,自己還賭氣呢。您說,就一遊戲,至於的麼?&rdo;
張大姐瞄了一眼,只見照片裡小曾笑得很甜,旁邊一個帶著眼鏡斯斯文文的小青年,&ldo;甭提了,我們家那口子也是天天吃完飯嘴一抹就上網鬥地主去,癮頭也不小。哎,小曾,有男朋友了嗎?&rdo;
小鱈魚羞澀的表示:&ldo;有&rdo;
曾雪瑜是土生土長的b市人,當地人最講究禮節。老禮兒自小就被灌輸著,瞧一眼手裡孤零零的水果,到底有點不像話。
就算是看自己的親奶奶,送東西也得講究個雙兒不是?所以路過b市老字號的點心店時,姑娘手裡又多了一個匣子。
東城的衚衕基本還保持的原有的格局,古建隨處可見,即便是新蓋的房也都是按照老派院子的建法兒。
衚衕裡隔不遠就有二層樓高的老槐樹,初秋雨後,傍晚的夕陽由樹葉子的縫隙間打下來,地面斑斑駁駁。
曾雪瑜靈巧的跳過一個小水窪,迎面碰上老街坊孫大爺,笑著打招呼:&ldo;您吃了麼?&rdo;
孫大爺抬了抬拎在手裡的工具包:&ldo;沒呢,這不打算趁著天還亮著趕緊把新添的小二層那窗戶門都拾掇拾掇。&rdo;
&ldo;那您忙著,回見。&rdo;
&ldo;哎哎,回見。&rdo;
現在民政局給的好政策,東城的古建不能隨便拆遷,就乾脆允許老百姓在原有平房的基礎上加蓋小二層,而且區政府還給點優惠政策。
他們家也商量過這件事,畢竟奶奶還住在老院子裡。可老人家不同意,說是有梁有脊的房子住著冬暖夏涼最舒坦,平白的上頭加一層不夠她鬧心的。
奶奶說:&ldo;我可不跟別人似的,上頭加出來一小二層好租給別人賺幾個錢花,我又不缺。你們哥兒倆不孝敬,我還有小瑜呢&rdo;
這話噎得小鱈魚的爸爸和大伯一句話都沒說出來。
&ldo;奶奶我來瞧您啦&rdo;
老太太七十多了,耳不聾眼不花,曾雪瑜進屋的時候正帶著圍裙在小爐子上烙鍋貼呢。
&ldo;什麼餡兒的啊!&rdo;
奶奶拍飛了伸過來的爪子:&ldo;洗手去!韭菜雞蛋的。你這孩子就是有口福,次次回來都能趕上愛吃的。&rdo;
姑娘笑呵呵的去洗了手,搬來一小馬扎守著爐子,一邊陪著聊天,一邊偷吃。別看奶奶嘴上厲害,她要是說晚上跟唐亮約好了出去吃飯不跟家吃,老太太準不高興。
於是小鱈魚的對策就是兩邊都吃,一邊吃一個半飽。
最近工作有點忙,兩周才來一次,雖然每次也不過是聊聊家常話,但曾雪瑜都能聽得津津有味。按她的想法,其實老人家真不缺你孝敬的這口吃的,或是你送的那倆錢,他們最難挨的就是寂寞。
東家長西家短,提起來的路上遇見孫大爺,奶奶就嘆了口氣,&ldo;小瑜你說說,這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過得那麼苦的人啊&r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