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第1/2 頁)
這就是五百人的規模,全天下除了長安,也就只有洛陽城能見到如此盛況。
全曲奏罷,氣勢恢宏,諸州的樂陣都偃旗息鼓,深為郭刺史的忠心而震撼。
只是也不知為何,五鳳樓臺遲遲沒有迴音,似在刻意地拖延,以便享受盛景。
南岸,各軒各閣紛紛擊鼓下注,汝陽王於天津樓臺坐著,亦是落花於鄭州。咸宜迷上那件孔雀羽裳,召舞女答話,聽其名為雲容,便直接召其入梨園之中。
「來,諸州賽罷,趁此空隙,各位猜猜結果。」遊桓之道,「誰能奪魁?」
李道用這回十分清醒,舉例分析道:「十年前,至尊泰山封禪而歸,同樣在洛水邊籌辦樂會,送十一州刺史赴任,那時,人多者勝,如今應當也是如此。」
眾人點頭,此話不無道理。李彬卻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就拿這建倉治水而言,講究的是精簡官吏,竊以為,元縣令的曲目合意,當深得聖心,躋身前三。」
正是此時,屏風後頭傳來一聲笑。眾人看去,蘇晉一頭醉栽在案前,睡著了,手裡還一粒一粒撥佛珠串。說話的人是崔宗之,他捏著酒壺,徐徐傾下滿杯瓊漿。
「諸位大將軍,當局稱迷,旁觀見審,可否聽崔某說說拔河?」崔宗之站起來,評道,「兩京之路如繩子,西邊喊運糧,東邊喊遷都,而運糧之利一旦實現,遷都便成烏有之事,當此,殿中省崔大監如何不得卯足氣力,一展東都繁華?」
遊桓之道:「崔御史見多識廣,怎麼說起話來東歪西顛,似不拔自倒?」崔宗之道:「奪魁者,必是懷州。」李彬笑嘆:「唉,等了許久,沒人為本府題名。」
顧越倚在窗邊,如夢初醒,這才回了句:「各位住嘴,蘇供奉給的是白花。」
一河之隔,五鳳樓臺。
「蘇供奉,請選花。」這是一支立部伎改編而成的曲目,由五絃琵琶首選。
面對那描金的漆盤,蘇安抿了抿唇,先往旁看了一下,心中疾風過崗。雷海青捂著耳朵,顯然受到了極大震懾。林蓁蓁的鳳眸裡,依然是令人猜不透的笑意。
御前人影攢動,藩國使者和大臣上賀表,熱鬧非凡,實在看不清是誰喜誰憂。
就像是底下那萬千臣民,大多聽不出這曲子中有個不起眼的商音失了共鳴。
蘇安伸出手,在漆盤上空懸停很久,閉上眼,終於執起白花,丟下了門樓……
商音不正,他不能忍。
「懷州,豈非生靈塗炭?」
那支白花順著城牆墜落,因是伴隨著李隆基突如其來的評語,所以並未在人群中引起騷動。霎時,無人再說話。高馮趕緊讓張行昀把盤子呈到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再問:「懷州,豈非生靈塗炭?」即刻,宣張九齡擬制書,賜懷州刺史郭誠為文散官,又道魯山縣令元德秀性情高潔而質樸,當為諸州曲目之首。
有人敢哭,就有人敢笑,且還前赴後繼,彼時,對面魯山縣旗樓已空,卻是李彬趕緊派人上去,執旗幟瘋狂亂搖,各家醉了酒的看見,齊齊跟進,普天同慶。
蘇安長舒一口氣。雷海青跟著也笑了:「剛才那曲子差點把我震成聾子。」蘇安應道:「誰說不是,當初至尊連我的宮音都沒放過,如今怎麼會放過郭刺史。」
至此,為千萬人說道的為期兩天的諸州比賽結束,而論禮樂之至,且待梨園。
是夜,明月映洛河。
顧越應李彬之約,下戶樓,在張燈結彩的洛河南岸散步。閣樓彩旗飄飄,二人張望片刻,又慨嘆片刻,突然發現原本插著魯山縣旗幟的位置依然空空如也。
李彬道:「元縣令真是高風亮節。」二人去樓裡問過掌櫃,才知道,元德秀本也沒打算奪魁,只念著能代表縣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