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第1/2 頁)
近十年,朝廷集中力量打通西域的商路、肅清東北的邊陲,因此五用一直以軍用為優先,甚至在關鍵時刻削減了御用和官餉,才啃下如今泱泱疆域。
然而一場大雨之後,關中洪澇驟發,情況變了。且不說控市諸倉率先告罄,現就算至尊為減少御用官餉,攜皇室和部分官員東巡洛陽,倉糧依然不夠賑災所用,如此,只有一邊裁撤軍用,一邊增調賑濟糧,雙管齊下方能挽回局面。
裁撤軍用,看的是中書令蕭喬甫的臉色,增調賑濟糧,看的是侍郎裴耀卿的本事,只不過對於韋文馗而言,自己領著手下人辛辛苦苦又是遙領宣政,又是操辦國宴,沒少付出心血,若硬要說天災與他有關,也對,那就正是他斂財的時機。
前些日子,宋州刺史韋嵐託人遞送家書,抱怨戶部所撥的賑濟糧不足,安、梁、齊等七八個縣的千戶在苦苦堅持半月之後,終於同意由官府主持招商,把幾百畝的水地折價五成,賣給富庶的商賈換取今年冬季續命的糧食。
書中又說,當此刻,只要韋侍郎找到合適的人替韋家出面收了田地,無論價位多少,都稱得上是救蒼生於水火,稱得上天地仁心,於是,韋文馗頭個想到的便是顧越。
讓顧越來辦這件事,可謂一箭雙鵰,一來,可以滅了他那八面交好的狂勁,二來,共利者共生,他沾了髒水,這輩子就只能被待在艙裡,再也下不了船。
「顧郎,別是去趟塞北,回來就不通世情了。」韋文馗回過神,接著說道,「這樣肥沃的水田,正常的年景,即便是十倍百倍的價格,不過公文,你也置不到。」
顧越且還醉著,一隻手肘撐在憑欄:「韋兄聽我一言,此事由常平院陸家接手最合適,他們為十王府邸做過好幾回,買下賤價變賣的田地,提一分利,年景轉好,經錢莊賣往主家,用的都是通寶,不打錠印子,誰也查不出證據。」
韋文馗道:「你就不想要好處?」顧越道:「說笑了,我又不會種田……」話音剛落,只聽韋文馗驟然一聲冷笑:「忘恩負義!」
那瞬間,眼前昏黑,顧越只覺脖頸上澆了熔漿,每次輕微呼吸都要割裂血脈。
韋文馗看著他,伸出手指向萃英苑的光華:「曲江垂綸,平康砍膾,畫了鴛鴦還入詩社,顧員外好不自在?只是今日,員外若不答應韋某,來日梨園裡起什麼禍端,太常寺讓誰來承擔罪責?是李歸雁,還是蘇莫諳?三思後答。」
一口氣鬆開,顧越撐在地上,咳喘得面色紫紅,良久,閉上眼回道:「我明白了,韋兄稍安勿躁,給我半個月。」韋文馗道:「這樣才好,你是聰明人。」
談完事情,兩個人一前一後走回蘭華詩苑,似什麼都沒發生,那入木三分的李琚拿筷子敲著酒樽,還在催促顧越繼續把剩下的七個罈子御酒喝光。
哄鬧中,韋文馗眉毛一挑,把金盞擺回桌正中。李琚道:「快快,顧……」
「狀元郎!」
蘇安便是這時乘輦巡遊蘭華苑來了,剛來,就像雨夜升明月,引得百家才子一時忘記談笑。顧越立在原處,眸中閃過驚瀾,又突然想起什麼,忙和眾人對蘇安行禮。
蘇安掃了場面一眼,笑問道:「怎麼回事?」再掃一眼,神色漸漸變得複雜。他剛才聽李林甫說,因糧價控不住,蕭、韓兩位閣老意見不統一,每每都在聖人面前吵得不可開交,再又見這般荒唐情景,心裡不由得緊緊一揪,忘了榮寵。
「狀元郎。」蘇安下輦,走到李琚的面前,「神童金盞貨真價實,如何有假?」
李琚據理力爭:「借具避酒,假。」蘇安一笑,不看顧越,也不理會韋文馗:「酒令大多是斷章取義,至尊聖人在宮中尚且有過金言,『乃知神童酒,彼自金盞媚。』,娘娘也說是真不勝酒力,李郎偏說假,好,哪日不才便提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