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5 頁)
它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自以為模式先進,不思進取,不僅自己不
改革還把別人的改革視為異端。而越推遲改革,積累的弊端就越多,
改革起來難度就越大。
社會主義文化戰略的幾個問題(9)
蘇聯領導人從赫魯曉夫起都曾提出過一些改革的設想,但均因不
切實際而無所作為或半途而廢。
蘇聯所以形成各種弊端的根源是政治、經濟體制的過分集中。社
會主義制度在政治上的根本優越性是人民當家作主。但長期的過分集
中卻妨礙了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建設和民主集中制的實行;妨礙了法
制建設、也使人民監督制度形同虛設。反而實際上形成了官僚主義、
個人專斷、家長制、領導制度終身制和各種各樣的特權現象和腐敗作
風。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除了在位短暫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外,可以
說沒有一個不是把一切權力集中於一身的。當一個國家的內政、外交
只有一個人說了算時,那麼人民當家作主便成了一句空話。社會主義
制度在經濟領域最根本的優越性,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實行按勞分
配原則,廢除了剝削制度,解放了生產力。但由於長期的高度集中,
一切照指令性計劃辦事,而又強調計劃就是法律,這就不可避免地壓
抑企業的生機與活力,使經濟生活僵化”195。
50年代以來一直在蘇共中央工作的奧尼科夫,從黨的建設角度探討了蘇共為何輕易被趕出歷史舞臺。他認為應歸咎於斯大林以來的建黨模式:
① 按照列寧的建黨思想,黨的主人應是全體黨員,而斯大林卻把
政治局和黨的中央機關看做是黨的主人。②列寧在世時黨的生活是完
全公開的,而斯大林卻以“絕密”作為其模式的“最重要的原則”。
③斯大林把黨的中央機關變成其模式的“最重要的堡壘”196。
奧尼科夫認為,長期缺乏黨內民主生活,扼殺了黨的幹部和黨員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動性,使他們習慣於等待上級指示,接不到指示就無所適從。這樣,一遇風浪或個別領導人出問題,全黨就會不知所措,其生命力顯得十分脆弱。
還有一些蘇聯學者,從長期缺乏民主生活及個人崇拜對廣大群眾帶來的深刻影響方面,探討了在領導人出現錯誤和外來影響的衝擊下,蘇聯社會頃刻解體的思想原因:
群眾運動的經驗證明,信仰理想,跟著永不犯錯誤的、英明的、
全能的領袖走,比認識這種理想的科學內容和動腦筋思考領袖與群眾
的關係的性質要容易得多。信仰社會主義與信仰斯大林被當做一回
事,並且後者代替了前者。
對神或對共產主義的信仰,盲目的信仰,使得思想軟弱無力,使
思想成為信仰的奴僕,使人失去了健康地、批判地判斷信仰物件的可
能性197。
防止“和平演變”戰略思想提供的基本方法,是加強階級鬥爭,甚至一度認為,“文化大革命”是“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變”的最好形式。其實,用這種辦法對付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並非對症下藥,實為一種戰略上的被動應付。什麼是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從本質上講,是以它的科技領先、經濟發達、綜合國力強的優勢以及幾百年內形成的“民主、自由”思想體系為基礎,透過各種手段,對社會主義國家施加影響,以促使這些國家放棄社會主義制度而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應當說,影響總是互相的。記得五十年代,在社會主義運動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