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眾人七嘴八舌爭論著,公孫度揮揮手:&ldo;退下,再議!&rdo;
……
過了幾天,公孫度再次召開會議。
會議由遼東三把手公孫康主持。
會議第一項議程:宣讀聖旨。
眾人跪倒,一內廷官員打扮之人捧二尺編簡宣讀,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日,初平皇帝敕封公孫度為遼東侯,領平州牧(即遼東),假節鉞,總司遼東軍政,兼管夫餘、沃沮、東濊、高句麗、百濟、新羅諸番事物等等。
宣讀完畢,難免一番囉嗦儀式,供了又供,拜了再拜,最後是文武官員祝賀公孫度升官晉爵。
會議第二項議程,遼東侯領平州牧公孫度發布命令:
第一,分遼東郡為遼西和中遼兩郡,指派專人代為監管兩郡諸事;(既然成遼東侯了,如果只管理一個郡面子上就不好看了)
第二,掘開李氏祖墳,開棺焚屍,誅滅李氏宗族;(這個李氏,五木聽說過,原系遼東某地太守,因對公孫度不滿,而棄官逃到海外島嶼。難道就因這點事便掘人家祖墳、焚亡者屍身、竟然還要滅九族?!五木覺得公孫度未免太狠毒了)
第三,告知遼東諸鎮及附庸之國:高句麗國為侵吞遼東貨物,故意惹起事端,重傷遼東太守之子;
第四,公孫度親統遼東精兵討伐高句麗,公孫恭留守遼東,暫領平州諸事,公孫霸、鄧森林等均隨軍出征;(公孫恭傷重,但仍可工作)
第五,公孫康為和親使,公孫霸為副使,即刻護送公孫雪兒赴夫餘國和親,並帶遼東侯親筆信請夫餘王發兵協助討伐高句麗,約定兩軍於夫餘國境內某地匯合,並請夫餘國代為籌集軍需。
聽完公孫度的命令,五木難言心中滋味。
公孫雪兒作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五木是早就預料到的,對此,他無能為力。
五木沒料到的是,他和公孫恭的&ldo;一夜風流&rdo;竟能引發一場戰爭。
起初,五木很是自責,責怪自己沒有阻止公孫恭風流且荒唐的舉動。
但逐漸地,五木覺得責任並不在自己,你公孫度如果不做政治聯姻,不把公孫雪兒嫁出去,我鄧某人也不至於傷心,我不傷心,自然不會去那種地方,我不去,自然也不會讓公孫恭去,也就不會引發這場戰爭。
五木覺得自己沒必要為此愧疚,但每當他腦海里浮現出公孫雪兒那憔悴的身影,還是覺得對不起雪兒。
唉,既然無法阻止,那就算了吧,五木暗想,我也不必再去打攪她了,希望她逐漸快樂起來吧。
五木也明白了公孫度五條命令裡第二條命令的意義:攘外必先安內!要打仗了,必須先徹底剷除內部異己,以絕後顧之憂。
不過,&ldo;掘墳、焚屍、滅族&rdo;未免太徹底了,五木想想公孫度的惡毒手段,便不寒而慄。
該找機會離開這裡了,五木暗自打算。
但現在走不了了,作為此次&ldo;命根子事件&rdo;的&ldo;目擊證人&rdo;,公孫度必須帶上五木,還為五木配備了幾名不離左右的親隨。
完了,五木明白,自己已經從公孫度的救命恩人逐漸變成了被軟禁的囚徒。
公孫康率領的和親使團很快就出發了,鑑於遼東侯已向高句麗宣戰,為避免高句麗從中阻撓,和親使團的規模空前,除兩百餘人的&ldo;親友團&rdo;外,還有兩千精壯遼東兵護送。
五木沒有去送行,他不想看到公孫雪兒那悽慘的模樣,也不想雪兒看到自己而再添憂傷。
他想,即使自己想去送行,公孫度也未必會同意。
徵討高句麗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