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ldo;屬實。&rdo;王隊答道。
那人一把拉開房門,說道:&ldo;那我就領你去見個人吧。&rdo;拉著王隊走出房門,拐了兩個彎,來到一所房前,朗聲道:&ldo;文遠兄,有故人來訪。&rdo;
房門一開,張遼走了出來。
張遼和王隊互相望著,都楞了。
半晌,張遼才道:&ldo;王兄?&rdo;指指王隊,又對著那人道:&ldo;公明,這?這……&rdo;那人見王隊與張遼真的認識,也有些吃驚,王隊此時反應過來:&ldo;公明?你是徐晃徐公明?&rdo;
此人正是徐晃。
&ldo;啊?&rdo;張遼和徐晃都被王隊的話弄楞了,王隊怎麼會認識徐晃啊?
&ldo;快、快,快給王兄鬆綁,&rdo;張遼邊說邊自己動手,又對一旁楞著的徐晃道:&ldo;快預備些酒菜,給王兄壓驚。&rdo;
&ldo;呃,是,好。&rdo;徐晃懵了,也顧不得和王隊打個招呼道個歉就跑了出去。
張遼把王隊拉進自己的房間,兩人都十分詫異怎麼會在此地碰到對方。
張遼先問王隊是否見到王允了,又問王隊為何再回河東,王隊便道自己受王允之託來送家書,隱去了要接走王黑兒一事。
王隊反問張遼,張遼也不隱瞞,直說自己受董相國、呂布的委派,率羽林衛去祁縣&ldo;迎取&rdo;王大人家眷,實則是&ldo;監押&rdo;,張遼敬重王允,便藉口回鄉省親,騎馬走陸路,原意是想先去祁縣通知下王允家人做些準備,在這裡碰上了兒時朋友徐晃便決定住上一天,不想能在這裡碰上王隊。
聽張遼這麼說,王隊的心放下了,便如實相告,自己此次正是想把王允的孫兒接出來,天下如此混亂,洛陽難逃刀兵之劫。董卓此番派人赴各處迎取朝中重臣家眷,無非是要扣為人質。一路上兵民混亂,自己又不熟道路,才致使先於張遼出發,而後到平陶。
兩人心思相同,也就無所顧忌,正感慨著朝廷變故、天下興亡,徐晃已經備好了酒菜,三人才談起今日徐晃抓王隊之事。
三個人都是灑脫豪邁的英雄之人,哈哈笑上幾聲,一切誤會就化為雲煙了。
邊喝邊聊,王隊得知楊奉原是黃巾軍餘眾&ldo;白波軍&rdo;的統帥,恰逢天下大亂,董卓在西北廣招人馬,楊奉便率部投靠了董卓手下大將李傕,仍在河東一帶駐防。徐晃憑一身武藝,投到楊奉帳下任騎都尉。
三人聊得最多的自然是當下的形勢。
張遼徐晃這等大氣豪爽的武將自然是不齒董卓在京城的種種行徑,但無奈兩人都有各自苦衷。
兩人都是難捨知遇之恩,張遼難捨的是丁原、呂布,丁原已死,張遼誓要追隨呂布;徐晃自是要報答楊奉。
王隊佩服兩人的英雄仗義,也知兩人早晚要投靠到曹操麾下,便只簡單和兩人分析了一下天下形勢,順便誇讚了曹操一番。(王隊自然不像蔡鵬等是《三國演義》傳人,他佩服的還是不拘小節的大英雄曹操)
住了一夜,王隊張遼告別了徐晃,便直奔祁縣。
到了祁縣王允老家,只是拜見王老夫人,呈上王允家書、玉佩,老夫人自王允信中也知事關重大,雖戀戀不捨孫兒,也只得遵從王允意思,但一定要乳母與一老家人隨行方才放心。
離開王家,王隊暗自發愁,多了乳母家人,陸路行走甚是不便,王黑兒年幼,更是無法騎馬。張遼便建議王隊還是走水路,隨耗時較長,但更加安全,王隊想也只好如此。
張遼在河東交友頗多,很快便聯絡到去洛陽的大船,多付了船費,叮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