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第1/2 頁)
光是在批覆的檔案上大夥就探討了一週,最後還是老周深明大義,提出了一個成立公司公家以原有的廠房和股份,在加上新廠房的土地入股,佔據百分之三十。
在未來的兩年內,子生玻璃有限公司都將是曼城最大納稅大戶,這是可以預見的,隨著市場的擴大和產量提高,還有本土內部銷售,玻璃製品都是大眾所需的。
工業園內與玻璃製造廠同時落戶的還有,楊雯雯服裝有限公司,這位穿越前的小設計師,兼業餘模特,在得到大力鼓舞私人發明創造的浪潮中,靠著一份手繪的珍妮紡織機脫穎而出,成為了眾多競爭對手裡的佼佼者。
雖然珍妮紡織機的圖紙是現成的,但不意味著穿越眾就會造,就算是號稱萬精油的林有德拿到了圖紙也是琢磨了半天,最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朝楊雯雯攤攤手,表示愛莫能助,你要是讓修個啥機器或者手錶的啥的,可能勉強能修好,可這個這珍妮機完全是靠木頭製造。
好不容才將圖紙臨摹下來的楊雯雯,見大工程師林有德都不會做,只好無奈的尋找下一個號稱遊南哲,圖紙還沒攤開,對方就笑著說道,這東西我弄不了,你得找會木匠活的的,並且還向她推薦了自己造船廠那幾位已經改行成為造船工人的荷蘭老和移民木工。
荷蘭老和明朝木匠們拿著圖紙左右琢磨了半分鐘,最後在一個叫沃克的大鼻子為代表下,幾人點了點頭,表示可以試一試。
這珍妮機其實製造並不難,只要會木工手藝的按著圖紙基本就能做,不過這幾個荷蘭木匠和明朝木匠以前做的都是一般的傢俱,對於圖紙上的東西也不是看的很明白,你要是給他一個實物說不定還真的能仿造出來,所以對於楊雯雯拿來的圖紙也不敢大保鏢自己就能做。
經過近兩周的琢磨,幾個荷蘭老和木匠還真的弄出了一架和圖紙上的珍妮機差不多的物件出來,楊雯雯用巴達維亞進口而來的棉花試過之後,居然效果還不錯,至少能用,雖然用起來有些吃力,但這極大給了楊雯雯鼓勵,讓她對未來成為紡紗業的老大更加有了信心。
正因為如此遊南哲的江南造船廠迎來了第一筆私人訂單,這份訂單不是訂購船舶,而是楊雯雯的珍妮機製造。差點讓遊南哲哭笑不得,在楊雯雯軟膜硬泡之下,只好答應讓幾個荷蘭老和木匠在工作之餘,幫她多做幾臺珍妮機,直到上週廠房建設好之後楊雯雯的廠房內已經有了十臺珍妮機,不過受限於原料的限制,目前只能對新招的一批女工進行培訓。
在區委會主任趙東昌的預估下,未來整個一年內,整個工業園將會有近三十家企業入駐,這裡將會成為財政收入的新增加點。
第90章 基塔建設
曼城工業園的西北一塊空地上,趙世傑頭戴一頂黃色安全帽,左手拿著一面小旗,右手還拿著一個紙質擴音喇叭。
&ldo;靠前面一點,對,對,就這樣,第二根靠後面一點,對,沒錯,小夥子,乾的不錯,等這次基塔安裝完工,我就親自替你申請澳洲自由民的資格。&rdo;
趙世傑的鼓勵顯然是對一名土著小夥說的,這12人的基塔安裝小分隊成員都是在礦山和工廠表現良好學習比較快的土著裡抽調出來的,以後他們將正式告別礦山和工廠,成為澳洲第一代通訊基塔安裝工人。
那名受到鼓勵的小夥,顯然幹起活來比剛才還賣力認真,而那些沒有受到鼓勵的土著此時也是揮灑著汗水更加賣力的幹起來,就因為趙世傑那句自由民的申請。
已經在夜校經過近幾個月教育的土著青年們,非常清楚自由民和自己現在身份的差別,一旦從奴隸變成了自由民,他們將有權獲得在曼城自由出入的資格,並且在也不用被關進那簡陋的窩棚,甚至只要在表現好一點,就可以申請為澳洲的正式居民,從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