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第1/2 頁)
此令一出,陶謙麾下的丹陽卒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然而有人喜則有人憂,陶謙手下大將曹豹,悄悄離開了大軍。
劉坤安排陶謙的全權處理司隸東部地區的政務,司隸包括;河南、河內、河東、弘農、京兆、馮翊、右扶風。
其中河內郡在王匡手中,此地在黃河以北,靠著冀州,暫且不必理會。
右扶風、馮翊郡、弘農郡在函谷關之西,京兆是指長安,劉坤全都摸不到。
唯一可以治理的便是洛陽附近的河南郡、滎陽以及河東郡,河東郡靠近幷州,早已是劉坤的囊中之物。
當天傍晚,孫堅率領部下參觀洛陽皇宮,見偌大皇宮人去樓空,嘆道:&ldo;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rdo;言訖,不覺淚下。有軍士報:&ldo;殿南一口井中有寶光泛起!&rdo;
孫堅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一個女子的屍首,看樣子死的時間已經不短了,或許是因為井下低溫,屍體並未腐壞。
此人一身宮女裝束,脖子上帶一錦囊,開啟錦囊,內有一個朱紅小匣,被金鎖鎖住。
孫堅揮劍砍斷金鎖,開啟小匣,匣中是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面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程普驚喜的道:&ldo;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天授此寶於主公,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rdo;
程普一席話說的孫堅心動,悄悄收起玉璽,明日便託疾辭歸!
在場計程車兵中,有一人是袁紹的同鄉,此人暗道;&l;我若將此時報於袁紹,何愁不能富貴!&r;
於是連夜偷偷的出了營寨,來見袁紹。
袁紹得知此事,賞賜了他不少財物,把他留在軍中。
翌日,孫堅來到袁紹大帳,向眾人道:&ldo;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和諸公作別。&rdo;
袁紹冷哼一聲,嘲笑道:&ldo;吾知汝何病,汝乃害傳國玉璽之疾。&rdo;
孫堅大驚失色,狡辯道:&ldo;盟主此言何意?&rdo;
袁紹大義凜然的道:&ldo;聯軍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汝既獲得,當交於眾人,待誅殺董卓之後,復歸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為?&rdo;
孫堅不虧為梟雄,稍微沉吟片刻,便清楚了來龍去脈,為取信眾人,指天為誓道:&ldo;吾若果得玉璽,私自藏匿,他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rdo;
漢朝眾人還是相信誓言的,孫堅立此毒誓,眾諸侯都相信他沒有藏匿玉璽,逐相勸袁紹。
劉坤早就知道玉璽的所在,乃是故意讓孫堅發現,若沒有這個劇情,眾諸侯如何分崩離析!
袁紹大喝一聲;&ldo;進來吧!&rdo;
營外一人戰戰兢兢的進入營帳,此人正是投奔袁紹的孫堅叛卒。
袁紹手指此人道:&ldo;孫堅小兒,你且看此人是誰!&rdo;
孫堅羞怒至極,持劍便要砍殺這個叛變計程車兵,袁紹手下侍衛攔住,袁紹指著孫堅的鼻子罵道:&ldo;汝羞惱成怒否?此時還敢狡辯否?&rdo;
孫堅鐵青著臉,身後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全部掣刀在手,隨時準備一戰。
此時劉坤來到大堂,大喝一聲:&ldo;住手!爾等同為聯盟,彼此刀兵相見,傳揚出去必被天下人恥笑,必被董卓恥笑!若是要戰,請離開洛陽再戰!&rdo;
二人收起兵刃,孫堅當即回到營帳,收拾東西率部拔營而去。
一日內急行軍二百餘裡,晚上安營紮寨歇息的時候,開啟